上一篇 | 下一篇

榆中的猪油盒

发布: 2017-4-20 17:26 | 作者: 栖云柳



        榆中地处黄土高原,传统农业以小麦作物为主,当地人以面食为主。于是就做出各式各样以面食为主的风味小吃,面饼猪油盒就是其中之一。
        猪油盒做法很是讲究,首先要把优质的面粉取出,用沸水和面,把面粉烫的很软,把烫好的面揉成长条,依次切成小茶盅一样的面剂,擀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面皮。然后把猪油倒入锅内加热融化,放入食盐、花椒、大香、茴香、草果等组成的调料,然后炒少许面粉成为金黄色后拌入猪油中,搅拌均匀做面馅子,使馅子为半干状态,如果油里和得面少,猪油盒就腻而不香;如果面多油少,猪油盒就韧而不酥。面皮包上油馅子擀开,就要放进锅里烙了。
        烙猪油盒火候要掌握好,不急不躁,以文火为主。缘于此好多家庭主妇在做猪油盒往往要用麦草,而不用柴火。因为麦草火文,烙出的猪油盒不干不硬,面色金黄却很酥软。柴的火焰猛烈,会使猪油盒焦而不熟。如果火太小就会因为在锅里时间长,猪油盒就会变得干硬,所以烙猪油盒火候最为重要。当猪油盒烙熟出锅前,两面必须涂上胡麻油。这样猪油盒就变的金黄,酥软,油而不腻。猪油盒讲究不能过大,以小茶杯口大小为宜,也就是寸许。因为没有大火力,猪油盒表面看不到火疤痕迹,就像蒸熟的一样。出锅后一层层放进洁白而有红花纹或是蓝花纹的白瓷碟里,味道又香又耐看,真是色香味俱佳。
        吃猪油盒讲究中间拿筷子两折,就成四层,这时候就变得像铜钱一般大,一个猪油盒刚好一嘴。烙猪油盒也是显示家庭主妇厨艺的时机,如果猪油盒过大,这家主妇就感到到没有面子,因为证明她的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厨艺不精。
        以前榆中人讲究在农历四月八吃猪油盒。
        四月八是榆中民间的一个重大大节日,马衔山原生态秧歌里这样唱“四月里来四月八呀,家家户户把香插呀,哎嗨吆!”
        这一天,当地人讲究烧香敬佛,是村庙里唱大戏的一个节日。再说这个季节,榆中山川也是树叶初绽,麦苗青青,天空也变得湛蓝净明。村民们也从春播的忙碌中走出,刚刚得到消停,便有了走亲访友的时间。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们饮食开始向清淡转变。于是,这一天也就以吃猪油盒为主。再说到四月八,当地的头茬韭菜就能收割。这时候,猪油盒的油馅里面把韭菜切成碎末,烙出的猪油盒,绿菜点点,黄中有绿,绿中有黄,味道浓郁清香,也是别有风味。过去,在烙猪油盒时,主妇们总前锅烙猪油盒,后锅里就烔上小米稀粥。当猪油盒烙好后,给客人端上炕桌子的同时,也端上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因为小米稀饭消食化腻。供宾主边吃边喝,边喝边聊。每当猪油盒吃结束,村外平西龙王庙及五台山娘娘庙上的锣鼓喧天,人们就开始赶庙会,听大戏看杂技。据史料记载,榆中在唐宋时期是以藏羌少数民族为主,到了元朝以后逐渐才形成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四月八这一天是藏羌民族的晒佛节日,就是藏羌民族敬神灵的一天。后来,汉民族逐渐渗入,藏羌民族逐渐汉化,就成为今天当地人的大节日。老人传说以前当地藏羌民族常用牛羊油做面盒儿,后来汉人就学着拿猪油做起这种面盒儿,慢慢就演变成现在的猪油盒儿了。不过,从这种风味独特的小吃上,以及看重四月八的节日心理上,马衔山原生态秧歌里琢磨,也真有那么一点多民族融合的痕迹呢!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