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塞文與濟茲的《夜鶯頌》

发布: 2016-6-02 17:13 | 作者: 葉揚



        塞文與濟茲的《夜鶯頌》
        (Joseph Severn and John Keats’ Ode to the Nightingale)
        日期:2015-12-13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英文裏“頌”(ode)這種詩體,源自古希臘,本訓就是“歌”的意思。品達以之贊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勝利者。到了羅馬時代,賀拉斯以之描摹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文藝復興後這種詩體傳入英國,自本•瓊森、彌爾頓以降,作者代不乏人,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和雪萊都以之寫出了生平傑作。濟茲在1819年寫了六首,其中的《希臘古瓮頌》、《夜鶯頌》和《秋頌》三首,更被公認爲這種詩體在英語中的登峰造極之作。恩師海倫•范德勒1983年的名著《濟茲頌詩論》,是細讀英詩文本的典範。
        當時濟茲住在倫敦古老的公園漢普斯特德荒原附近。據說這年春天,一隻夜鶯在詩人的宅外築巢,每夜的啼鳴令他神往,五月裏的一天,他坐到一棵李樹下,用了三個小時寫成這首名作,兩個月之後公開發表。此詩謳歌自然、生命與死亡的神秘,共分八節,每節十行,以abab cddc ee的模式押尾韻,除第八行換用三音步外,全用五音步,通篇用抑揚格,偶爾轉揚揚格,變換一下節奏。詩中短、長元音的詞語交替使用,大量使用諧音,不少詩行裏又疊用頭韻,讀來抑揚頓挫,是天地間文字中絶妙的音樂。徐志摩寫過一篇討論此詩的小品,甚爲精彩。他說:“即使有哪一天大英帝國破裂成無可記認的斷片時,夜鶯歌依舊保有他無比的價值:萬萬里外的星亘古的亮著,樹林裏的夜鶯到時候就來唱著,濟茲的夜鶯歌永遠在人類的記憶裏存著。”他這些話聽來似乎有些誇張,可是肯定此詩的永恆價值,卻是不易之論。
        約瑟夫•塞文(Joseph Severn,1793-1879)最初習畫時,以肖像爲主,1815年,他被皇家藝術學院接納入學,大概就在次年,跟比他年輕兩歲的濟茲結識,二人惺惺相惜。1819年,他的兩幅作品被學院展出,其中之一就是他爲濟茲所作的小型油畫像。同年,他根據斯賓塞的長詩《仙后》所創作的一幅油畫,獲得學院已經八年沒有頒發過的金奬,他還因此申請到三年的奬學金,讓他出國游歷。次年秋天,塞文與業已重病在身的濟茲同行去意大利。濟茲到了羅馬就纏綿病榻,三個月後英年早逝,塞文一直守護在他身旁。在這段時間裏,塞文寫給他們在英國共同的友人有關詩人病情的書信,向來是濟茲的傳記作家不可或缺的原始材料。濟茲去世後,塞文留在羅馬,創作豐富,聲譽日隆,晚年他還曾經擔任英國駐羅馬的領事,去世後就安葬在羅馬新教徒公墓裏濟茲墓旁,如今這兩位好友的墓碑,依然並排竪立其間。這幅題作《濟茲在漢普斯特德荒原聆聽夜鶯》的油畫,作於1845年,高114釐米,寬97釐米,收藏於倫敦市政廳藝術畫廊。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