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科蘭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

发布: 2016-1-07 16:09 | 作者: 葉揚



        科蘭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Alexandre Marie Colin & William Shakespeare’s Othello)
        
        日期:2015-09-12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英國國會在1710年通過了第一部出版法,又稱“安妮法令”。倒溯至伊麗莎白朝,英國人尚不知出版法為何物,莎士比亞儘可以隨心所欲,運用各種來源作為他劇作的素材,完全不用擔心有人告他剽竊。1565年,意大利作家吉拉爾迪·欽奇奧在威尼斯發表了仿效薄伽丘《十日談》的小說集《故事百篇》,莎士比亞的劇本《一報還一報》和《奧賽羅》的情節,都來自欽奇奧的集子。不過若將欽奇奧的故事與《奧賽羅》兩相對比,可以立見高下,看出莎翁如何化腐朽為神奇。這部五幕十五場的悲劇,以“攔腰切入”的方式發端,在第一幕裏以倒敘的手法交待開場前的情節,二、三、四三幕,仔細描寫伊阿古如何精心設局,讓奧賽羅一步步落入圈套,隨後第五幕進入高潮,以女主角被殺和男主角自殺的悲劇終場。劇中最為生動飽滿的人物,首推奧賽羅和伊阿古這一正一反兩位角色。十九世紀初英國浪漫派作家柯勒律治,曾經將劇中伊阿古的行為稱作“不見動機的邪惡”,看來當時的社會,對於種族歧視不夠敏感,其實細讀伊阿古的臺詞,處處透露出他對“摩爾人”奧賽羅的膚色和“非我族類”的身份的敵意。此外,中世紀盛行的“道德寓意劇”,善、惡、貧、富、生、死、智、愚等抽象概念,皆以擬人化角色的身份登臺,此劇也頗受影響,主角奧賽羅,近似寓意劇中常見的“凡人”(Everyman),而女主角黛絲德夢娜和反角伊阿古,則分別是“善良天使”與“邪惡”的化身。羅馬詩人賀拉斯,在其《詩藝》中有句云:“荷馬有時也要打個盹兒。”筆者斗膽放言,巨匠如莎翁,亦自有其局限:他在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大多遠遜男性,其中較為勝出者,當數《馬克白斯》中的馬克白斯夫人,然而她卻是一位怪自己的丈夫不夠爺們兒的女漢子。其他較為傑出者,有《如願》中的羅莎琳和《第十二夜》中的薇娥娜,卻又都是女扮男裝的人物。《奧賽羅》也不是例外,黛絲德夢娜這個人物,與劇中的男性角色相比,就顯得較為蒼白無力。
        這幅油畫的作者科蘭(Alexandre Marie Colin,1798—1875)十六歲入巴黎藝術學校,師從古典派畫家、亦為浪漫派先驅的吉戎岱。次年,德拉克羅瓦入校,師從格蘭;數年後,年輕的英國畫家波寧頓定居法國。科蘭與德拉克羅瓦和波寧頓結識,三人成為密友。科蘭的畫作以歷史題材為主,也有一些根據莎士比亞、拜倫、雨果的作品所創作的油畫;他還擅長於肖像畫和石印畫。以風格言,他傾向於古典派,但是也從兩位好友那裏受到一些浪漫派的影響。這幅油畫創作於1829年,題作《奧賽羅與黛絲德夢娜》,極力描摹女主角氣絕身亡後男主角驚惶錯亂的神態。兩位人物橫平竪直,一明一暗,突出了畫面的戲劇衝突。原作高51釐米,寬61釐米,現由私人收藏。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