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凱勒與《睡谷的傳說》

发布: 2015-1-01 16:43 | 作者: 葉揚



        凱勒與《睡谷的傳說》(Arthur Ignatius Keller and Washington Irving’s “Legend of the Sleepy Hollow”)
        日期:2014-09-07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華盛頓·歐文的散文小品和短篇故事合集《見聞札記》,是中國讀者較早接觸到的美國文學名著。 1907年,林琴南與魏易合作,選譯了其中十一篇作品,並且借用了陶宗儀《說郛》所載一部元人筆記的名字,題作《拊掌錄》。茅盾在1934年發表的《直譯·順譯·歪譯》一文中批評林譯是一種“歪譯”,可是又說並非部部皆歪,也有不但不歪,而且很有風趣、甚至與原文的風趣有幾分近似,讓他“既佩服又驚奇”的,就是以《拊掌錄》中間的幾篇做例子。當年大哥教我英文時,選了《見聞札記》裡有關聖誕節的幾篇散文,我讀後覺得不光觀察細膩,而且筆端饒富溫情,隨後自己又讀了集中《瑞普·凡·溫克爾》和《睡谷的傳說》這兩個短篇小說,也很喜歡。這兩篇東西,林譯分別題作《李迫大夢》和《睡洞》,後者還有張愛玲的譯文《無頭騎士》,刊載於美國在香港所創辦的中文雜誌《今日世界》上,譯筆也算得忠實流暢。這篇故事裡既有三角戀愛,又有裝神弄鬼,內容相當熱鬧,文字上也很注重視覺感受,難怪曾被多次搬上大小銀幕。張愛玲譯文的題目,就來自1922年默片時期的一部好萊塢電影。 1999年,有“鬼才”之稱的蒂姆·伯頓編導、強尼·戴普主演的大片,轟動一時,累積票房收入超過了兩億美元,不過到了此片之中,歐文的小說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這裡的插圖出自美國畫家凱勒(Arthur Ignatius Keller,1867-1924)的手筆,是他為《見聞札記》1906年印第安納州一部版本所作的插圖。凱勒出生於紐約,父親以雕刻鐫版為業。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十七歲就入紐約國家設計學院學藝,1890年又遠赴歐洲,在慕尼黑藝術學院學習了兩年。他的作品以油畫和水彩畫為主,曾經多次得獎,日後他轉而專注於文學插圖。 1901年,他成為美國插圖家協會的創會會長,身後他於1989年被選入該協會的名人堂。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5-5-04 18:56:06
整个栏目都是一种文化,很有意思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