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瑪麗安東奈

发布: 2014-11-27 15:55 | 作者: 袁瓊瓊



        瑪麗安東奈就是那個在人民餓肚子的時候說:「既然沒有麵包,為什麼不吃蛋糕呢」的法國女人。不過最近看了兩部替她翻案的影片,說她其實根本沒說過這句話,完全是攻擊她的人捏造的。
        這讓我嚴重懷疑起晉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是不是也有加油添醋的部份。《晉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唐太宗在貞觀二十年下詔重修。從書裡看,晉朝是臣子比皇帝強。或許唐太宗並沒有居心要毀謗前朝統治者,但是修史的人不能不討皇上歡心,於是表列出這些亡國之君沒出息或沒人性的舉止,讓唐太宗知道:身為皇上哪些事絕不該做,或是要背著史官去作。
        總之,跟瑪麗安東奈相比,晉惠帝算幸運的。至少他死在任上,另外,這些書都是他死後寫的,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在世人心目中原來是這種形象。而瑪麗安東奈不一樣,她在上斷頭台之前,罪名一大堆,甚至包括性侵害自己的八歲兒子。這種污衊真是對於母職的絕大羞辱。在法官審問時,這是她唯一不願意回答的題目。
        審判官逼了半天,瑪麗安東奈才說:她如果回答,那不但污辱她自己,也污辱了全天下的母親。她要求在場觀看審判的,所有身為母親的女性支持她。竟完全不理解並沒有任何一名法國女性認為自己像她,或者她像自己。在皇室一家被囚禁起來的時候,她早已經成了怪物,沒有人和她同一國,沒有人站在她身邊,所有人都在她對面,對她只有一種想法,希望她死而已。
        這樣強大的,莫之能禦的敵意,瑪麗安東奈居然還挺到了上斷頭台,她旺盛的生命力,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成了懲罰。
        我看的兩部影片,都是 2006 年拍的,一部是蘇菲雅柯波拉耗資四千萬,極盡奢華舖張之能事的「凡爾賽拜金女」,另一部則是法國電視台拍的小成本製作,譯名是「絕代豔后」。兩部片子的原名都是「Marie Antoinette 」。法國片知名度不如美國片高,加上又在同一年上片,完全被淹沒了,資料比例大約是一千比一。不過我的感受是法國片比較好看。
        「凡爾賽拜金女」有點像真人版芭比娃娃服裝型錄,充滿了美食和衣服。讓我想起香港的觀光廣告:「吃了又吃,買了又買。吃了又吃,買了又買。」
        不知道是不是跟導演的性別有關系。「凡爾賽拜金女」是女導演拍的,猜她坐在剪接室裡剪片子的時候,內心的掙扎之情絕對不比哈姆雷特輕鬆多少。她明明白白在那些華服裡目迷五色神魂顛倒,一件也捨不得剪掉。片子就那麼長,你要衣服就不能要情節,結果我們花兩小時多,結結實實的看了場瑪麗安東奈的豪華時裝大秀。其間穿插她老媽不時寫信來催她生孩子,而這個年紀輕輕的小新娘(十四歲)就異常無知的,辦家家酒似的在床上勾引年紀輕輕的小老公(十五歲),試圖圓房。
        看來看去,也實在覺得床戲不如時裝秀好看。尤其是她從來都沒成功過。每次兔寶寶似的尖著嘴擠到老公身邊,還沒下一動作,男方就說:你的腳太冷,我很累。我明天有事。我不太舒服……原來男人拒絕上床,台詞也跟女性一樣哇。
        蘇菲雅科波拉也算得才女一枚,可能因為自己本身也是美女,所以抵抗不了「靚衣」的衝擊。結果多年英名就全毀在這片子上。
        法片「絕代豔后」導演叫「伊夫‧西莫諾」,網上什麼資料也沒有,所以完全不知道他能不能算個人物。這片子全無技巧,採半紀錄方式:「本片完全依照史實,所有對話均取材於瑪麗安東奈與母親和兄長間的來往書信,以及法庭的審判紀錄」,事實上大約也不容許導演有什麼施展。不過選角好,瑪麗安東奈與路易十六,都跟肖像畫上很像。尤其那路易十六,肯定不是現代人,簡直是直接從宮廷畫裡走下來的。
        瑪麗安東奈生前畫了不少肖像,連剛出生時的「嬰兒照」都有。悲慘的是上刑場時的「行刑照」也有。素素幾筆線條,看來是她的囚車經過時,有人臨時做的速寫。馬麗安東奈上刑場時背對車頭坐,「面向後方,無恥的象徵,她必須倒退著走向死亡。」從監獄到刑場,兩公里的路足足走了一小時多。人群跟在她的車後大聲向她唾罵。畫像上瑪麗安東奈兩手綁在身後,挺直坐著,垂著眼,緊抿下唇。那是她畫像中唯一帶了倔強表情的一張。在她一生中無數畫像裡,她從來沒有這樣堅硬過。想及十來分鐘後,她便身首兩處,這倔強和堅硬忽然顯得極有力量。
        這或許也是瑪麗安東奈一生最勇敢的一刻。
        她是奧地利女王最小的女兒。十四歲嫁到法國來之前,據說是全歐洲最美麗的公主。二十歲路易十六登基,她成了皇后,又號稱是「法國歷史上最美麗的皇后」。從畫上看,瑪麗安東奈其實不是標準美人。她整個人肉嘟嘟的,幾乎都可以說壯實。臉蛋特別小,然而卻生了一雙大眼睛,佔臉孔二分之一。她不是那種精光四射的明麗大眼,反倒是有點茫茫的,霧霧的,焦點不大集中的感覺。人很柔和,可能因為肉多,整個人全無楞角。眼皮薄薄,漠漠半覆,脈脈含情。小小菱角嘴,也肉嘟嘟的,讓小小圓圓的下巴兜著。
        或許畫師有多少的美化,不過從畫像上實在看不出來她有什麼特殊的聰明和精明。就只美得像個洋娃娃。我甚至要猜她性格里應該有多少的憨厚成份。據說路易十六的性器官畸形,直到瑪麗安東奈的老媽派兒子出馬,作妻舅的才帶了路易十六去動手術,讓小兩口得以行房。那已經是結婚七年以後。在守活寡的這七年裡,馬麗安東奈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安於室。「凡爾賽拜金女」中,有女主角全裸勾引情人的情節,不過「絕代豔后」是根據史料拍的,並沒有這一段。後世史家也認為她有情人的說法是惡意的傳言。
        我過去對這位皇后實在所知不多,就只知道她「何不吃蛋糕呢」這一件。但是看了「絕代豔后」之後,忍不住對她和路易十六好奇起來。不管怎麼說,十八世紀的歐洲還是王權天下,結果竟有這樣一對國王王后被砍頭。雖然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不過我還是好奇法國人民的腦袋瓜是怎麼樣突然「進步」到這個程度的。
        路易十六在位十八年。最後那四年其實已經失去實權。因為人民暴動,皇室一家從凡爾賽躲到巴黎去。兩年後想逃出國時被暴民抓回來,關在巴黎的「杜伊勒宮」,最後也是從這裡直接送上刑場。
        「絕代豔后」裡描繪這個皇帝木訥寡言,興趣是「作工」。常常到皇宮屋頂上幫工人搭鐵架修房子,渾身搞得髒兮兮。瑪麗安東奈則十足另類,在凡爾賽宮附近蓋了個農場,自己種菜養雞鴨牛羊,還自己擠牛奶。雖則也有一種說法是她這樣作純粹為了找新鮮樂子。不過就算當娛樂,種菜擠牛奶也絕對是粗重活,不是真喜歡,「玩」不來的。
        兩個人要遲生三百年,就是活生生的「樂活」表率。不過那時候卻是惹得朝廷裡天怒人怨,覺得國王和王后「不成體統」。法國宮廷裡繁文縟節極多。當上皇后之後,瑪麗安東奈給她母親寫信說:「有四十個人伺候我,我連一根指頭也不必動,一整天卻忙得連數分鐘的空閒也沒有。」她連自己穿衣服的自由都沒有,因為那是女官的榮譽,不能剝奪。只有地位最高的女貴族才能給皇后拿衣服。有一次瑪麗必須等候位階最高的女官替她著衣,竟全身光著,在屋子裡凍了十來分鐘。這個情節,兩部影片裡都描寫了。
        瑪麗安東奈的母親是奧地利女皇。瑪麗是她第十五個孩子,還不是最小的,下頭還有一個弟弟。虧得有宮廷內的女官和奶媽替她帶孩子,否則難以想像她要從哪裡抽時間來治理國家。
        這對生殖力旺盛的夫妻顯然非常恩愛,不但從生了十六個孩子這件事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家族肖像也可以看出。瑪麗的「小時候」畫像,好幾幅都是全家福。有一張特別有趣,畫師把所有孩子全都放在畫面里。女皇和王夫各據一旁,佔了三分之一畫面,其他孩子便一律縮小身形,或站或坐,「擠」在兩個人之間。幾乎像抓娃娃機裡的那些絨毛娃娃,「堆」成一團。一個個唇紅齒白,花團錦簇,貴氣異常。完美得像玩具店擺設。前頭地板上還有一對打鬧的小狗。
        據說逢到家裡有人過生日,或是節慶,宮裡會開慶祝會。而慶祝會上,就由自家孩子表演「才藝」。有兩張畫的就是小瑪麗在生日會上的表演。一張跳芭蕾舞,一張彈琴。這一家人很親近,這可是任何「皇族」之間相當少見的情形,尤其是這樣「大」的家族。
        女皇很關心子女。瑪麗安東奈雖然是因為政治原因許配給路易十六,但是女皇對女兒的關心完全不政治,非常家常。她寫許多信給女兒,叮嚀她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她並且有大智慧。她勸告瑪麗安東奈一定要跟路易十五(當時仍在位上)的情婦好好相處。難以相信身為女皇,居然會勸自己的女兒(瑪麗可是太子妃呢)跟妓女出身的國王情婦示好。可惜瑪麗年紀太輕,不懂母親這個告誡的重要性,女皇寫了好幾封信勸她,又請大使傳話。最後瑪麗大約是給嘮叨煩了,這才在某次宮廷聚會裡,對著情婦說了句:「今天凡爾賽宮裡人好多。」她這輩子大概跟這女人就只說了這一句話。
        另外,等了六年沒見瑪麗有懷孕跡象,女皇當機立斷,立刻派出兒子來解決問題。而且也果然解決了問題。
        這位奧地利女皇被後代評為「哈布斯堡王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在十八世紀,整個歐洲都還在君權天授的氛圍中時,她主動將政權轉換成「開明君主專制」政體。這個行動,路易十六在暴民攻下巴士底監獄之後,拖拖拉拉的也開始做了,但是依舊做得太慢。
        瑪麗安東奈沒有她母親的智慧。本來,一個漂亮女孩,生於錦衣玉食中,在家是公主,出嫁了是皇后,有這樣的命,大概也不需要有什麼聰明才智。她個性很直,完全不會察言觀色,在這種位置上,也完全不可能有機會「學習」。我覺得她個性可能大而化之,沒什麼心眼,也或許滿懶的。她有許多畫像,基本構圖簡直一模一樣,只是換背景和色調。另外髮型和首飾服裝稍做修改。猜想是皇室大概也像我們家一樣,每年要重新拍全家福。「被畫」不比「被照」,得站上許久,動輒幾小時,瑪麗大約受不了站著發呆,所以跟畫師想了這一招來作弊。
        事實上,常替她畫像的維瑞‧勒布倫夫人,其實也是她的閨中密友。瑪麗和路易十六這對夫妻好像沒什麼階級觀念。路易十六喜歡和工人為伍。瑪麗身邊的密友也多數不是高階貴族。她在農場裡招待朋友的時候,這位法國皇后,親自端菜上桌,就像尋常主婦。
        她不喜歡宮廷裡的一大堆規矩,成年累月的呆在農莊裡,跟她自己那一小批密友。幾乎不進宮。而路易十六也容忍她。那些進不來這個小圈圈的貴族們就開始造她的謠。當時巴黎街頭一樣有各式小報,以皇后為主題的賣的最好。當時受教育還是貴族的權利,針對文盲大眾,小報內容主要是圖畫。這些圖畫類似漫畫。大半用誇張的筆觸畫她,再加上簡單的標語。留傳到現在的這些木刻畫裡,瑪麗安東奈的模樣簡直就不忍卒睹,她被畫得像巫婆,長鼻子,兜下巴,尖尖的長指甲。不僅醜陋,而且非常下流,某些圖像完全就是春宮圖。畫裡的皇后把裙子翻到腰上,白胖的屁股抵住背後下半身赤裸的某個男人。有時候是女人,有時候還不只一名男人或女人。
        那個「何不吃蛋糕呢」的傳言大約就是這樣產生的。這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夕,人民衣食不濟,貴族們卻花天酒地。整個國家需要一個憤怒和怨恨的對象,瑪麗安東奈被選中。人民眼中的她不但浪費成性,荒淫無道,並且還是同性戀者,雜交者,戀童癖,以及亂倫者。
        有人把小報帶到宮裡給瑪麗安東奈看,用意大約是提醒她注意這個問題,或者至少要禁止,或著抓幾個人以儆效尤。瑪麗看了很生氣,送到她面前的絕不是毀謗得最厲害的那些,可是已經夠了。她跟國王發牢騷,兩口子發洩一頓,這件事也就了結。她點起火燒掉了小報。她認為自己是「女皇的女兒,國王的妻子,這是上天賜與她的位置,一定會持續下去。」她以為這身份誰也撼動不了。
        有件事時常被誤解,那就是,我們總覺得好運很難發生,而厄運則反。其實壞事之發生,困難度比好運要高很多很多。
        好運多半突如其來,像被閃電打中。忽然之間就中了樂透,忽然之間就遇到了白馬王子,忽然之間就和心上人一見鍾情,忽然之間就名滿天下……
        好事都只需要一步,剎那間發生,跟你前面做了什麼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厄運是很繁複的,錯誤是很繁複的。要「完成」一個厄運,需要非常多的「步驟」,只要一個環節被打斷,這個錯誤就不可能發生。
        在瑪麗安東奈,她在看到小報的時候,如果對於輿論的力量多少有一點警覺性,如果能重視輿論的力量,或許她與路易十六的命運不會這樣悲慘。
        人有時候真奇怪。運氣背的時候。會忽然鬼迷心竅,每一次都做錯誤的選擇。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準確」。要不是這樣精準,大概也到不了完全覆亡的結局。
        這一對國王與王后就是這樣。每件事到面前來的時候,路易十六都非常精準的做了那個可以把他們送上斷頭臺的決定。
        他在該逃亡的時候選擇留在國內,在該留在巴黎的時候選擇逃亡。在該屈服的時候忽然要維護王權的尊嚴,在應該堅持王權的時候卻把權力交給了別人。
        最後的致命決定是,瑪麗安東奈寫信向兄姐求援。
        她的兩個哥哥分別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和維也納的王位,一個姊姊也做了納布勒斯的皇后。她向兄姐求援,忽略了請他們來攻打法國其實已然等同叛國。
        因為國家即將被外國侵略,法國民眾才使出了殺手鐗,決定直接把國王和王后送上斷頭臺。
        法國大革命,從1793年路易十六砍頭開始,到1799年結束,六年中斷頭台砍下了一萬七千個人頭。這數字看起來好像不大,不過當時全巴黎人口也不過十七萬人。那時候的巴黎或許是紅的,到處血流成河。空氣裡凝結著血液的腥味顆粒,經久不散,以致於人們失去了聞的能力。
        
    作者簡介:袁瓊瓊
    祖籍四川眉山,1950年出生於台灣新竹,專業作家及電視電影編劇。
    1982年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班。最初以筆名「朱陵」寫現代詩,繼以散文和小說知名。曾獲中外文學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聯合報徵文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作品主題多環繞都會男女情愛,已出版著作涵蓋小說,散文,隨筆及採訪等共計18種。 「自己的天空」並入選「百年千書」。
    目前正有一部電影在後製作業,十月份即將上映。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