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我与上海——十二首诗和一篇短文

发布: 2014-10-16 14:29 | 作者: 陈东东



        递送之神……
        
        
        递送之神盔边的绿翅膀,裁剪
        邮局,题献给飞翔
        它被人戏称为亮光的建筑
        在晨星下,在黎明和持续抵达的
        黎明,这邮局的轮廓是
        
        迅速扩展的钟声之轮廓
        这邮局的形象,是吴淞江岸北
        片面的诗意。它肩头的钟楼醒目地
        象征,——它更绿的倒影
        斜刺桥拱下滞涩的浊流
        
        而它的阴郁偏于西侧,那里
        旧物质,还没有全部从昨夜褪尽
        一个清洁工挥舞扫帚
        一个送奶人回味弄堂口
        烟纸店女儿的水蜜桃屁股
        
        ——黑橡皮围裙渐渐被照亮
        邮局之光却仍然遮挡住
        完整的晦暗。石库门。老闸桥
        略早或略远处棚户区涨潮
        陡坡上邮差的自行车俯冲
        
        (1997)
        
        
        低岸
        
        
        黑河黑到了顶点。罗盘迟疑中上升
        被夜色继承的锥体暮星像一个
        导航员,纠正指针的霓虹灯偏向
        ——它光芒锐利的语言又借助风
        刺伤堤坝上阅读的瞳仁
        
        书页翻过了缓慢的幽冥,现在正展示
        沿河街景过量的那一章
        从高于海拔和坝下街巷的涨潮水平面
        从更高处:四川路桥巅的弧光灯晕圈
        ——城市的措词和建筑物滑落,堆向
        
        两岸——因眼睛的迷惑而纷繁、神经质
        有如缠绕的欧化句式,复杂的语法
        沦陷了表达。在错乱中,一艘运粪船
        驶出桥拱,它逼开的寂静和倒影水流
        将席卷喧哗和一座炼狱朝河心回涌
        
        观望则由于厌倦,更厌倦:观望即颓废
        视野在沥青坡道上倾斜,或者越过
        渐凉的栏杆。而在栏杆和坡道尽头
        仓库的教堂门廊之下,行人伫立,点烟
        深吸,支气管呛进了黑河忧郁物
        
        (1998)
        
        
        时代广场
        
        
        细雨而且阵雨,而且在
        锃亮的玻璃钢夏日
        强光里似乎
        真的有一条时间裂缝
        
        不过那不碍事。那渗漏
        未阻止一座桥冒险一跃
        从旧城区斑烂的
        历史时代,奋力落向正午
        
        新岸,到一条直抵
        传奇时代的滨海大道
        玻璃钢女神的燕式发型
        被一队翅膀依次拂掠
        
        雨已经化入造景喷泉
        军舰鸟学会了倾斜着飞翔
        朝下,再朝下,抛物线绕不过
        依然锃亮的玻璃钢黄昏
        
        甚至夜晚也保持锃亮
        晦暗是偶尔的时间裂缝
        是时间裂缝里稍稍渗漏的
        一丝厌倦,一丝微风
        
        不足以清醒一个一跃
        入海的猎艳者。他的对象是
        锃亮的反面,短暂的雨,黝黑的
        背部,有一横晒不到的娇人
        
        白迹,像时间裂缝的肉体形态
        或干脆称之为肉体时态
        她差点被吹乱的发型之燕翼
        几乎拂掠了历史和传奇
        
        (1998)
        
        
        咏叹前的叙述调
        
        
        码头高出岸线一小截
        推单车去赶渡船的邮递员
        要稍稍拎一下生锈的把手
        这表明春江听从了季节律令
        浊流上涨,繁忙像汽笛
        噪音解散着烟尘那滚滚的
        黑制服编队。接着是轻微却已经
        明显夸大的坡度,一直到江心
        好让单车性急如大猎犬
        向下疾冲……邮递员跟上
        一路小跑,他的形象
        十年后又一次没入船舱油污的
        晦暗,已变幻成一个
        黝黑的支局长,跨坐着摩托
        如骑上了常遭罚款的命运虎
        过江是他的一次暂歇。渡轮贴上
        对面码头橡皮胎护沿时一阵
        轻颤。他赶紧又启动
        他刚刚眯缝眼看到的那叶
        柔软的船帆,也赶紧化作他塑料
        头盔上摇摆的翅膀,追随疾驰
        犹豫地掀动……景象在
        加速度后面合拢,立即就成了
        过去笼罩的石头废墟,而迎面
        更朝他扑来的道路,则是他
        十年前投递的挂号预约函
        
        (2001)
        
        
        木马
        (写给小曼)
        
        
        上不紧发条的礼拜天慢转
        浦江轮烟囱喷吐棉花糖云絮大白兔
        锈斑点点的长耳朵旋钥
        还不够炫耀
                  那假想的红眼睛
        像一对氢气球升腾出露台
        自旧洋房三楼半空
        俯瞰拖曳熊爸爸赶紧去公园的
        开裆裤弟弟,小麻雀吵吵嚷嚷
        围绕追随勃起来直指欢乐的小鸡鸡
        
        从前,桅杆上,捆绑过一位智勇叔叔
        回乡的奇幻航行间,他刻意让一匹
        包藏死亡的木马随意于欲望的胸襟
        豪饮般倾听诱惑之鸟的迷魂调琼浆
        他真正的眷恋
        是未曾被战争戕杀的过去
                    作为疮痍后新生的未来
        而他最终相信的爱情里,有一台织机
        纺锤往复穿梭,他的船泊靠向
        纵横帆旗帜改换云天的锦缎河畔
        
        并没有讲完的这个故事,多少年后
        在另一个礼拜天,因为另一座
        空寂无人的儿童游乐场又得以杜撰
        正当我和你,历尽各自的奇幻往昔来到了
        此刻,要以眺望,回忆我们共同的往昔
        我们也去找弟弟和熊爸爸当初去找的
        绿色按钮——它会启动木马转盘
        唱奏无限循环的未来
        暗藏其中的同一粒
        死亡,却呈现,换算欢乐的时间方程式
        
        (2014年1月31日,马年元日)
        
        
        我与上海
        
        
        平常我睡得太过安稳,几乎没有梦。出门在外却常常多梦,总是梦见自己像一个离家许多年的旅行者那样突然回来了。先是走进一座特征不明显,难以辨认的城市,漫步在近乎抽象的街道,然后莫名其妙地一拐,进了弄堂。看见那个水井上方有葡萄藤架的院子的时候,我认出了什么,有点儿激动,要加快步伐。可是脚像是给东西绊住了,很难迈动,我只能用可以形容为艰深的登踏一点点爬楼梯,终于上到三楼,进了东首那个手枪形状的小套间。站在缓慢转动的老式吊扇底下,心想着这地方比我离开的时候还要狭小的同时,我醒了过来。
        一位热衷于释梦的朋友告诉我:“回家是旅行者做梦的主题。”不过,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每次我梦里返回的并不是现实中我将返回的那个住所,而总是我从小住到27岁才离开的旧居?27岁以来,我搬去居住,视之为家的房子也已不止一处,为什么它们却从不入梦呢?这么问他只是表达我的疑惑,并不想要个什么答案。他坐在我对面却表情莫测:“做梦,是为了忘记。”他申明,这不是他的理论,是对十七世纪某个梦学专家的征引。
        他是对的。尽管在梦里我永远牢记着那个最初的旧居,然而那真的是一种牢记?梦中所历的那个旧居真是出于记忆,而不是纯粹的想象?也许可以这样看待我常常在旅夜里所做的这个梦:每一次,它都从对旧居的记忆出发去抵达幻境,它用为记忆增添越来越丰富的虚构的方式,让你记不起真切的所忆,让你忘记了身在何方,今夕何夕……从这样的梦里醒来的时候,有那么几次,我会认为自己恰是另一个梦——五六岁时在那个小套间里天天被母亲逼迫,只好去午睡而老是梦见的那个人——他站在去往西天途中的边城小旅馆里一面落地钢窗前面,注目着园中的一株广玉兰……
        从那个我小时候住在里面的三楼小套间朝向阳台的落地钢窗看出去,一个硕大的广玉兰树冠几乎把整个窗框全都给填满了。这个树冠,来自楼下那个水井上方有葡萄藤架的院子。晴朗的夏夜,月光经树冠筛选后照进小套间,会在打蜡地板上铺开的一张老篾席上形成移动迟滞的斑影。要是让热衷于释梦的朋友来分析,大概,他会指出,我五六岁时被母亲逼迫着午睡而去做的同一个短梦,正是缘于老篾席上的夏夜。在那些夏夜,我父亲跟我,打着赤膊躺在斑影里。他手握一本竖排的《西游记》,就着月光娓娓给我讲师徒一行的取经之旅。《西游记》之后,是《聊斋志异》,再后来是奚若所译的《天方夜谭》。可惜在我父亲手里,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版的《天方夜谭》只剩下破破烂烂的第一册了。这一册,最后也随着我家从小套间里搬走而遗失,不知其所终。
        或许我的记忆有误,或许那也只是一个梦。我怀疑,要是没有开着灯,仅靠月光竟然能看清书页上那些字!可要是开着灯,又怎么会有那般诗意地透过窗户投来的斑影呢?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指望那位朋友来替我解释。
        如果让我自己来看待我的这几个环套在一起的梦,我会将它们引向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情感。这种情感如此难言,只好呈现为梦的形态。最初的,最本质的上海,对我而言,大概就是这么几个环套在一起的梦了。其余的上海,要么让我惊讶,要么让我厌倦。已经许多年了,我居住在让我惊讶和厌倦的上海,它不断扩展,成为让我惊讶和厌倦的国度。我旅行,在这个国度,回到了上海也还像是在旅行……那么,我真的曾经睡得太过安稳吗?很可能我只是梦见自己是一个睡得太过安稳的人,而那个做梦人打算在梦醒后起身回家。
        为了这个假设,有一天下午,我真的又去了一趟以前的旧居。从我现在上海的居所走过去,大概要花上十分钟,而从上一次到这一次走进这个叫作中南新邨的所在,我大概花了有两百多万个十分钟。可是你并不能真正抵达,你眼前所见的不过是对旧居的虚构和想象,人们则通常称之为记忆——那种改建的、打满补丁的、完全翻新的、分几次装修的、凌乱得合理于现状的变奏,甚至比梦更加热衷于白云苍狗之道。跟上几次重访旧居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你越发意识到,你就只能是那个在梦里才得以回家的旅行者。
        要是以一则寓言来说出我与上海,上面所述的刚好管用。显然,旧居也会是一种出身,旧居里难忘的譬如童年夏夜躺在老篾席上“听书”的景象,就简直是一个人旅程的基因。当然,限定词很重要,出身和基因前面,本该加上“上海”这个定语的地方,现在得加上“梦”这个定语。定语的这个“梦”, 真的反过来帮助遗忘吗?我想说,每次,像那个我五六岁时梦见的旅行者一样,在做完回家的那个梦之后,我就会认出自己躺在其中的那间屋子的特殊晦暗。它很可能正是我从小住到27岁的那所旧居的晦暗,是我父亲躺在老篾席上讲给我听故事套故事套故事套故事的某个天方夜谭的时候,照进我家小套间的上海的光色。 
        
        (2013)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