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右外野觀察者——羅葉詩選《我願是你的風景》評介

发布: 2014-8-28 15:11 | 作者: 陳謙



        《我願是你的風景》
        羅葉詩選
        典藏文創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注意到羅葉的詩,是在一九八四年苦苓編選的前衛版《一九八四台灣詩選》,羅葉的〈住宅〉,以一位冷靜觀察者的面目細緻地描繪著每個窗戶裡個自進行的活動。當時才十九歲大二生的羅葉,詩中盡是展現中年世故的早熟,冷眼熱心的情境成功塑造了準確的意象以及流暢的戲劇動作。羅葉的詩在二十歲之前已有相當的藝術美學高度,但或許是因為堅持寫實主義路線,在一九八0年代末期一片後現代的狀況當中,除卻「一小撮」路線近似笠詩刊的詩人激賞之外,也跟多數抱持現實基調的寫作者一樣,同樣遭到擁有話語權的評論人所忽略,少了引論與推介,使得羅葉的作品與許多當時一樣擁護現實關懷本土的青年詩人一樣,少了所謂主流媒體守門員的垂愛。羅葉在第一本詩集〈蟬的發芽〉中自嘲:「在我十餘年的投稿過程中,總共在人間副刊登了二首詩,前後相距十年,聯合副刊從未能擠上;近三年來終於登了二首,一是得到詩獎的〈幾件衣服與裸體〉」,那是『理所當然』的,另外是在該刊首度附設新詩獎時決選淘汰的作品〈清道婦〉。」
        這說明一九八0年代中期到九0年代初期,當時文學界共通的場域情況與氛圍。一九八七年台灣戒嚴法已然解除,但政治色彩或者說意識型態的標籤化,在文學守門員的心中仍有其尺度與依循,羅葉只好藉由參賽的行為被看見,達成其在所謂主流媒體發表的願想。
        而伴隨著媒體守門員這些狼群起舞的,就是八0年代台灣產出的,許多所謂的後現代評論家。他們出身學院,對西洋理論匢圇吞棗般的引介,對許多嚐試後現代風格的詩人或小說家之文本開始對號入座,頓時一些戲耍的遊戲成為流行的指標,那些後現代詩人群很快躍上天際,被評論家鑲金戴銀。在那些家評論家的眼底,羅葉語言的明朗,批判性的文本指涉,很自然地被美學之外的理由排除在外。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創作,從他已經出版的三本詩集來看,他並未因讀者或評論家的漠然而忽視詩藝,他始終認為「詩是生命感覺的陪伴」,二0一0年因病辭世的羅葉,遲至二0一三年的五月詩選出版,才又再一次喚回大家對於這位青壯派詩人的一些記憶。
        《我願是你的風景》共分四輯,輯一選自羅葉第一本詩集《蟬的發芽》二十二首,展現青年時期羅葉冷靜而早熟的觀察視角;輯二選自《對你的感覺》十二首,延續羅葉一貫冷凝的語言風格,且在愛情的溫潤裡文字出現若干溫度,一反詩人文字慣常因理性而稍顯枯澀的現象;輯三選自《病愛與救贖》是羅葉病發後調養生息而來的省思,這時候「我」成為文本經常碰觸的主題,詩人恆常透過對死亡的凝視,完成許多扣人心弦張力十足的詩作;輯四則是未結集作品,是本書最具可看性亦是羅葉最成熟的作品階段,以同名詩作〈我願是你的風景〉為例,詩人提及「想妳的時候我會連線衛星地圖/自萬呎高空俯瞰妳側臥於島嶼邊緣/層巒蓊鬱的髮捲,縱谷舒朗的神韻/礁岩與灘岸聯手勾勒出婀娜軀線/蔚藍裙襬上飜舞著浪白蕾絲邊」詩人語言素樸而純淨,語言不矯情而意象清晰,溫情而真摯的音響傳達出一語雙關對島嶼及女子的愛戀,作品確已成熟而完備,只可惜這也是詩人羅葉眷顧人間最後的一輯作品。
        羅葉詩作以敘事見長,常呈現對人物的同情與憐憫,修辭自早期的冷冽轉而溫情樸實,藉由詩選的呈現,正好看出羅葉詩作風格的階段性改變。由青年時期對社會冷靜的觀察開始,隨後注入情愛的溫潤而日趨完整,之後因為病體的摧折產生另一番對自我生命全新的體悟,最終可以在島嶼與個人情感間走索,從詩的初衷開始,羅葉始終是一名傑出的右外野手,他俯瞰生活的現場,認真觀察且積極以文本參與,於詩美學的體系中建立一條自我的蹊徑,提供閱聽人吟詠讚嘆再三。
        羅葉是一九六零世代當中,少數堅持寫實主義路線的文學旗手。但對於同為一九六0世代的詩人群而言,羅葉其實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不參與文學社團活動,與寫詩的同世代詩人始終保持一定程度的疏離,可以看見他的場合經常是在文學獎的的頒獎會場,不多話的他經常與大家維繫一種點頭之交的距離。羅葉〈遺書〉說:「你可以把我忘記/但別將我深埋在心底/ 因我盼望作一次火浴/之後隨風飄散我的剩餘」……「若有醇酒,斟我嗜飲的一杯/也許為我出薄薄的詩集/但不必寫長長的序/追求的我已空無所有/這秩序繽紛的世界/就留給你整理 」……「若有久別的朋友來尋/請轉告他們我去哪裡/此後可有人間的消息已無妨/我只是掛念你」。
        羅葉多年來結集了三本詩集,其中二本受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出版,可知其詩集的出版若非相關機構補助,實屬不易。《我願是你的風景》的出版由文學友人師瓊瑜及其建國中學同學委由出版人江復正編印,讓羅葉的詩藝重新出土,以卷一為例,原書經編選者自七十八篇作品中選出二十二首,約佔三分之一強,其他選輯亦可作如是觀。在羅葉約三百首的作品此次選入計七十二首,雖非完整的收錄,但亦提供一種我們觀看詩人羅葉的方式。
        
        作者簡介:
        本名陳文成,佛光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已出版詩集《山雨欲來》(1992)、《灰藍記》(1994)、《台北的憂鬱》(1997)、《島》(2000)、《給台灣小孩》(2009)等。並有論文集《文學生產、傳播與社會: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析論》,文評集《詩的真實:台灣現代詩與文學散論》等多種。
 
        原載:《文訊》8月號 2013 第334期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