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伯姆與《獵人筆記》

发布: 2014-7-10 18:03 | 作者: 葉揚



        伯姆與《獵人筆記》(Elizabeth Bohm and Ivan Turgenev’s  A Sportsman’s Sketches)
        日期:2013-10-13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青年時代閱讀屠格涅夫的作品,算得此生最美好的經驗之一。若不是偶然知道國內有部電視連續劇的標題,八竿子打不著地扯上了《獵人筆記》,我還以為屠格涅夫已為國人淡忘,因為在我看來,他的作品和一個淺薄、浮躁、人欲橫流的社會,一種吃快餐、發微博的文化,是如此格格不入。要體會屠格涅夫的美和藝術,需要會心的讀者,靜下心來,翻開書本慢慢讀下去,不知不覺間,就會被引入他那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達到欲罷不能的地步。屠格涅夫是在小說裏“閒中著色”的聖手,其風景描寫尤為傑出。他的作品通常都沒有高潮疊起的戲劇化的情節。在俄羅斯幽暗的城市和廣漠的鄉間裏來往的男女主角,大多精神高尚,而在現實生活中優柔寡斷。他們耳鬢廝磨有了感情,卻陰錯陽差誤了姻緣,在回憶中了此余生。記得當年閱讀時,到得掩卷時分,往往不無惆悵,好像是與知心的密友依依惜別。
        在英語世界裏,由於伽奈特夫人(Constance Garnett,1861-1946)的優美譯文,屠格涅夫在沙俄時期作家中,還算為人所知,但是歐美的評論界大多過分拔高《父與子》,竊以為此評不公。《父與子》固然是一部佳作,但是長篇裏的《羅亭》、《貴族之家》、《前夜》和中篇裏的《阿霞》、《初戀》、《春潮》,哪一部不是精品?
        《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初試啼聲之作,在體裁上介乎短篇小說與散文小品之間,很有創意,發表後獲得托爾斯泰的擊節讚賞。晚一輩的俄國作家契訶夫、普寧和美國作家海明威,都從這部作品裏汲取到寫作的靈感。這裡是《獵人日記》一部1883年版本裏《霍爾和卡里內奇》一篇的黑色剪影插圖,是俄國畫家伊利莎白·伯姆(Елизавета Меркурьевна Бём,1843-1914)的作品。她出生於聖彼得堡一個有韃靼血統的貴族家庭,自少年時代就開始學畫,隨後又入皇家藝術學院習藝,後來嫁給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執教的著名匈牙利裔小提琴家伯姆,婚後繼續作畫,很多畫作被印製成明信片,在當時廣為流傳。除了文學作品的插圖之外,她對於水彩、版畫、玻璃工藝都有所涉獵,她的作品曾在芝加哥(1893)、巴黎(1900)、慕尼黑(1902)和米蘭(1906)的歷屆世界博覽會上參展,並且都得過獎項。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