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随笔两则

发布: 2014-1-09 05:17 | 作者: 黑光



        《小虫童话》
        
        1983年9月2日,在西北大学拐角的小书店,意外撞见了《戴望舒译诗集》。 
        三天没吃饭的饿汉,突然被拉到一桌丰盛的筵席上,那种昏眩和不知所措,是可想而知的。昏眩完全来自于洛尔迦歌谣体诗句的毁灭性打击——它太完美,太爽心,也太残酷了。是诗人伟大的天赋和预见性的命运苦果,彻底击垮了我,但也因此淬火和磨砺了我的鉴赏利刃,教我知道了诗是什么?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又是什么?几个月后,下决心烧掉了积攒十余年的几乎所有的文字。告诉自己:创作,倘若可以为继,就顺其自然吧。要回到土地的朴素怀抱和生命的元素中去,重新审视生与死的真谛及命题,探究渺小个体面对命运洗劫时的坚定而又无望的努力。 洛尔迦在《骑士歌》中这样唱道: 
        
        哥尔多巴城。 
        辽远又孤零。 
        
        黑小马,大月亮, 
        鞍囊里还有青果。 
        我再也到不了哥尔多巴, 
        尽管我认得路。 
        
        穿过平原,穿过风, 
        黑小马,红月亮。 
        死在盼望我 
        从哥尔多巴的塔上。 
        
        洛尔迦吟咏的骑士精神,有一种优雅的风度和视死如归的轻快,几十年来,一直感动着不同国籍的不同肤色的人,这就是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为此他付出了生命代价。在1936年的一个说不清楚的日子,他被佛朗哥集团在格拉那达的长枪党徒谋杀了。诗人的无端的死和他生命律动的杰出才华的突然消失,是热爱他的人民的永久的痛,和西班牙语系所能创造的伟大诗篇与歌谣体文本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如同在宋代中国,凡有水井之处,无人不知晓柳永的词章一样,洛尔迦的诗歌,在所有西班牙语系国家中,也是人所共知。洛尔迦是西班牙贡献给世界的诗人。 
        《戴望舒译诗集》中的《洛尔迦诗抄》共收录诗篇、歌谣26首。我最喜欢并常念叨在口的就是《歌集》中的“骑士歌”,迄今,已诵读不下30遍,永久不腻。好的作品,就是这样。第一次诵读时,眼睛湿润,脑海里却浮现出了知青时代的许多场景:在渭河堤岸的石堆上,或在雪夜的篝火旁,倾听老哥王海贤咏唱那曲俄罗斯民歌“大草原”。它被译成了中国式的五言句:“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遥远,有个马车夫,僵死在草原”。在劳苦一天,所得十工分只值7分钱的日子里,每每受到来自环境和其他方面的挤压,我和几个相好的知青,总要缠着海贤老哥唱那首“大草原”;他是沉静地唱着,而我们往往已经泪不能禁了。其实,他比我们更苦,一个具备良好男中音潜质的歌手,沦落到几次招工都被甩下的境地,完全是时代的错。后来听朋友说,他有几次独自一人跑到堤岸上,唱着这首歌大哭……。 
        我一直惊异“大草原”和《骑士歌》的异曲同工,究竟缘由了什么? 
        多年后,我做了父亲。给女儿朗诵《骑士歌》时,发现小家伙眼中,竟也含着泪水。有一夜,女儿不睡,反复问着爸爸:为什么迦迦说“死在盼望我——从哥尔多巴的塔上”。光是“黑小马,红月亮,”该多好啊!问的时候,一付心碎的样子。那年,女儿不满5岁。 
        女儿的问,即使过去了十多年,好像还在昨天。这十多年中,我总有一种隐隐的负罪感:不该给她听那首《骑士歌》。负罪,还在于从孩子出生四个月后,为父几乎再没有履行过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她原初记忆中的本该享有的父母的温馨之爱,不只是模糊,而且近乎残忍。我知道、女儿也记得,她很小时候,常在床下、门后和大衣柜里,哭喊着找爸爸妈妈。 
        罪过在我。一个成年人的思考和赏鉴,无端加给了孩子,致使幼小的生命在无邪的想象中,被迫接受了惶惑和被催生的早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隆冬时节的某个傍晚,我骑车带孩子出去兜风,拐过院子路口时,女儿突然说道:“爸爸,草是不会死的!”口气异常坚定,这叫我很吃惊。此前,并未给孩子灌输过唐诗宋词,但孩子的思绪怎么就吻合了“离离原上草”,或许幼稚园的阿姨该受褒奖了。路上,我问女儿怎么想到说出的?女儿有些语无伦次:“草有根的,有根,草就不会死了”。第二天,父女俩重新走到院子路口,瞧见了让孩子感悟的那株草,再往前还有几株,是静静地卧在冬青下的蒲公英。 
        以后,大概不止四、五次的给孩子讲爸爸、蒲公英和蚕的故事。是冬蚕,不是春蚕。 
        小时候,我是当地蚕王,每年养蚕付出的努力,足可以叫世上的养蚕人都汗颜。蚕吃什么,统统研究过了——桑叶之外,还有榆叶、桉叶、茶叶、莴笋叶、婆婆丁叶。婆婆丁,菊科,叶茎有白色乳汁。多年后知道了它的学名叫蒲公英,孩子们都爱吹它毛茸茸的伞状花絮,看白色的小伞漫天飞舞。许多肚子有墨水的人都曾写道“让蒲公英一样的思绪和想往飞向远方,让希望的种子漫天飘洒”之类,或矫情,或模仿,倒是跟蒲公英打了多年交道的本人,未曾歌咏过。 
        我和蒲公英及冬蚕的故事,完全是异想天开的恶作实验剧。说恶,是为了做蚕王,胆敢违逆自然之道,在隆冬时节用取暖火炉的烟囱管子,把蚕宝宝烤出来。当元月蚁蚕来到这个世界,可食之叶,只有蒲公英了。我设想着,在所有孩子开始喂养蚁蚕时,我的大蚕早就上山了。这种狂妄之举,几乎成功。在十一岁那年,我和最好的朋友胡颖,把冬蚕养到了开春,却抵挡不住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病,已经到了二龄期有半指多长的小宝宝们,在几天内全死了。我为此痛哭一场,陆续安葬了它们,并写了悼词,烧了纸。 
        有谁理解一个孩子如此疯狂地迷恋这世上最美好的虫子,一定是哪个窍出错了。 
        我所呆的小镇,桑树很少;仅有的几十棵桑树,各有其主,全被我偷遍了。远到离家五里、八里的县中学及公社的桑树,也被偷遍;最远,跑到二十里外。而且,每晚睡前,还坚持喝一大缸凉水,为的是夜半尿憋醒来,喂蚕。入大学后,第一次读到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感觉就像是给自己写的一样,感动得直想拥抱李君,尽管他已过世千年。常跟女儿说,天下有两种美虫——大虫老虎,小虫蚕;老虎是山大王,蚕是上帝的宠物。但这个宠物,一生都在被索取。在90年诗抄《嬗变之道》中,我这样写道: 
        
        那孩子总是习惯性流鼻血 
        瘦得可歌可泣 
        可却天天冥想 
        用上帝的树叶来喂养 
        人世上最美好的虫子 
        
        嚼饱上帝的树叶,虫子长大了 
        最后吐出亮丝 
        结成一朵朵洁白的茧花 
        
        那孩子就卧在花丛中 
        冥想上帝 
        直想得越发习惯性流鼻血 
        也瘦得越发可歌可泣 
        
        一觉醒来 才发现 
        眼前站着向他乞讨的上帝 
        
        这是我继“青青童梦”后的第二个可以记挂的梦,只是做得少了。它构成了一个孩子的原初向往和本能焦虑。后者,来自于现实本身,并一再被现实所证实。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但希望上,还是心甘情愿做蚕的好。做蚕,苦恼少些,生命的坚韧和勤奋却是自始至终。这就是蚕的平凡和伟大。把自己想象成蚕的时候,这种期望,也无意中寄托给了女儿。企图推开《骑士歌》对女儿的压迫,就必须写出一首压倒《骑士歌》的文字,或至少叫女儿这么以为。事实上,它已经完成。是瞬间的感悟让《小虫童话》诞生了。这一年,女儿刚满六岁。全文如下:
        
        小虫童话 
        ——写给女儿的六岁生日 
        
        一条小虫,爬向远方 
        她—— 
        爬出我的门槛 
        爬过我的长廊 
        越爬越快,最后 
        爬到了青青的田野上 
        
        小虫的身后是个国家 
        我就是那仁慈的国王 
        在我的国家里 
        只有一个警察 
        他呆在自己的监狱 
        天天敲打铁窗……
        
        一年后,准备升入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给了《小虫童话》一个孩子式的评语:我是小虫,妈是警察,爸是国王,嘻嘻,我喜欢哦!
        
        (2004年10月作)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