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箕山 » 日志
我来了,我还要逝去...

国学漫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2-24 08:55:05 / 个人分类:思想者

查看( 109 ) / 评论( 5 )

国学漫谈



   
    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国学,还有些同学在学跳舞、学钢琴等等,可是,你们能够想象一下2500多年前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吗?(提问)
      一、孔子——万世师表开创教育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那时候,只有极少数贵族家庭的子弟才能上学。是2500年前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开设了“民间学校”,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和爱好而学习不同的课业。有教无类就是无差别教育,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来上学,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的孩子才能上学,现在呢,平民的孩子也能上学了!)孔子打破了只有贵族的孩子才能上学的传统,这是孔子所赋予我们中华民族的划时代的贡献。
    大家知道,孔子有3000多弟子,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门七十二贤这些弟子中,颜渊的德行功课做得最好,曾参和颜回一样最得孔子真传,子贡在商业和政治上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后世的孔门弟子如孟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都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二、儒学的核心思想——仁
        下面我们看论语里的几段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参啊,我的人生观是由一个中心思想贯穿起来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曾子:“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是忠和恕啊。”
    大家看,忠者中心,先秦儒家所言之忠,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专制忠君之愚忠,就其本意而言,应是虔心中正之意,是说人要内心中正,即一个人应该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灵魂,君子坦荡荡之忠。恕者如心,像自己的心一样,是说待人如待自己。自立为忠,立(他)人为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是协调人际关系道德的黄金律。其实,忠恕之道就是孔子仁学的思想精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再看这一段话。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弘的气度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承担重任而且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沉重吗?直到死时才停下脚步,这个路程还不遥远吗?推己及人,兼善天下,所以是重任。曾子这段话,比忠恕之道更进一层领会了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仁”(参见《傅佩荣译解论语》)
    是啊,仁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说到孔子的“仁”,大家其实是有误解的。下面,我就把和仁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1.孔子的“仁”是否低档?很多人说孔子的“仁”是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差等之爱,而基督教及希腊民主文明是一种无差等的平等博爱。乍一看,孔子的“仁”比基督的“爱”要低一个档次。有的人还拿儒家的“差等之爱”与道家的“齐万物等生死”做比较,认为儒家不如道家平等。可是我不这样认为。
        2.“民本”和“民主”。2500年前,中国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民本”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产生了“民主”思想,乍一看,民主高于民本,但是大家知道吗?中国的“民”是包括全体男女国民在内,而古希腊的“民”只包括少数贵族男子。两相比较,在社会实际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并不比古希腊时代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落后。
        3再看一下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孟子对三纲五常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孟子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都是仁的具体体现。现在很多人对三纲五常不以为然,“三纲”,虽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在它的历史时域却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三纲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人伦规范,而五常却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五常”——仁义礼智信,永远有它的普世的价值意义,“五常”文明观,是中国对普世文明价值观的重大贡献。
    大家都说儒家歧视妇女,可是在孔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如董仲舒等设计三纲五常的时代,中国对妇女的尊重远比古希腊那些标榜民主思想的绅士们要开明的多,也远远地走在他们之前,中华民族的儒家文明对妇女的实际尊重程度要超越西方达1000年之久!至于明清的烈女节妇,那是专制时代对儒家的曲解和对妇女的摧残。
    同阶段古希腊罗马是怎么对待妇女的呢?差不多像动物一样吧。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民主并不是针对所有人的民主,其等级制照样存在,倡导平等的基督教,也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黑暗时代。直到100年前西方才实现了男女平等,西方妇女才有了选举权,直到50年前才基本实现了种族平等,美国黑人争取到了白人和黑人平等的权利,南非还要晚一点。而且,迄今为止,种族歧视在全世界依然存在。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
    君子的中庸之道,开始于普通夫妇,等达到精微深奥的最妙之处,就能够明察天地之间一切事物。
    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通达道理的途径就是处理好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这五种关系。
    这种思想,比古希腊对妇女的态度要文明千百倍。人类史就是等级制的历史,没有哪个民族例外,即使西方国家内部现在是高级的民主时代,可是西方国家对落后民族和国家还是有很多歧视,难道说这是民主吗?西方进化到今天,基督教的万民平等思想功不可没。佛教远比基督教精深,但是佛教对民众的教化却不理想。——在等级制的时代,孔子倡导君守君道,臣守臣道,和现在的总统有总统的职责,下属有下属的职责有多少差别呢?在古代,东方民族对个体的全体的人的尊重远远超越于古希腊罗马时代!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中国和西方所经历的文明价值观的演进。总的而言,西方的民主在外延上是逐步扩大的,而中国的民本(爱民仁民)思想两千年来却几乎是原地踏步,民本思想起点很高,但是忘了进步和及时转型。民本在外延上无法继续扩大了,但是其内涵要从少数执政者等所谓的圣贤对人民的爱转型为公民全体的互相平等、尊重、友爱的民主。
    儒家对齐万物思想的描述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些思想,正是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理论的来源。

    儒家的三纲五常不同于罗马的奴隶制,不同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孔子的时代,更多的是一种秩序安排,这可以从中国的阴阳文化解读出来。登高必自卑,这种尊卑理念,很难说是一种歧视。我们在《论语》里所看到的是,孔夫子对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这两端权利义务是要求的平衡而不是只强调忠君之类的失衡。遗憾的是,儒家的这种意识,确实被专制皇权歪曲利用。   

    而且,我也比较了《论语》和基督教的《新约全书》,我觉得它们是几乎完全地相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不是人本平等思想又是什么呢?难道这些话还推导不出平等思想?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可以推导出民主平等思想来的。
    儒家和基督教一样,提供了一种在现实世界的修行方法:那就是以“爱”为核心的基督教的赎罪意识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的修身自省意识。儒家的仁,从爱自己,爱亲人起步,不断地推己及人爱他人,然后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胞物与”(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类。)齐万物的最高境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儒家的这一理念是世界诸种文明中最深刻地实践理性。当然,文明发展到今天,儒家文明的尊卑观念确应扬弃。但是孔子、孟子等儒家知识分子,以天下家国为己任的人格魅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何文明,都有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拿来主义也是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即使鲁迅先生也没有对中华民族那些历史上的优秀人物视而不见,这些优秀人物有多半是儒家传人。鲁迅喜欢的魏晋人物其实也是儒道合一的。鲁迅虽然为反对专制而打倒孔家店,但是这也多半是鲁迅对专制的厌恶而倒映在孔子身上。鲁迅的血脉里,有鲜明的魏晋风骨。

      儒家最重要的几个理念是中庸,仁,和,天人合一。以上我们主要是针对“仁”进行了解读,也是我对儒家的辩护。“中庸”是指做事的方法要客观公正无过无不及,“仁”是指怀着爱心看待这个世界,然后达到人生的和谐境界,天人合一,实现生命的意义。
        三、大中华文化圈(东亚文明以儒家文明为基础)
    正因为儒学的博大精深,慢慢地,儒家思想为全社会所接受,到唐朝的时候,像今天的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种族和血缘和我们有亲缘关系,在历史上这些国家大都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或者藩属国。)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他们也大都以中华文化传承者自居,这样,大中华文化核心圈就形成了。近代,随着华人移民东南亚,儒家文明也在东南亚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现代,包括欧洲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西方文化也深受儒学影响。(解释一下,中华文化圈在地域上主要涵盖东亚和东南亚,在种族上当然包括研习中华文化的所有民族。)所以,儒学非一国之学,儒学也是朝、韩、越、日等国的国学,而不是中国一国的文化。儒家文明是一种地理上的大区域文明,相较欧美整体称为西方文明,我们东亚文明就是大中华文化圈,(不要受大中华文化圈中“大中华”这个词的影响,大中华文化不是一个种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中华文化不等于中国文化。)东亚文明体系就是儒家文明体系。
    举几个儒学传播的例子:
    早在公元1世纪初,朝鲜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了,说明儒学早已传入朝鲜。高句丽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甚至亲幸国学听讲
    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5世纪以前。据《古事记》所载,百济的阿直岐、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他们还都曾作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讲授儒家学说。一开始,儒学是间接由朝鲜传入日本的,佛教传入日本的渠道应该也是首先经由朝鲜传播吧。日本在大化革新后,(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大化革新相当于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更是大规模地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大唐长安,相当于现在的巴黎和纽约,是当时国际著名的文化艺术大都会。阿倍仲麻吕就是日本著名的留学生之一,和中国大诗人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阿倍仲麻吕(留学中国时起的名字是晁衡)回国时,李白以为阿倍仲麻吕遭遇海难,写下了《哭晁卿衡》一诗。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万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文明的同时,也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
     四、世界文明体系的组成及中华文明为什么长时期居于前列?
        古典世界典型的三大文明是地中海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的类型最为丰富,地中海文明是涵盖欧亚非的文明,无论欧洲文化还是亚洲的伊斯兰文化,都是地中海文明孕育的,而且,欧洲文明的另一个源头基督教文明也来源于亚洲,同时,伊斯兰文化也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地中海文明孕育了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四支类型,从文化上说,这几支文明都不是单纯的欧亚非某个大陆的文明,而是环地中海文明的属种。古代埃及文明在希腊罗马文明时代已经衰落,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融合希腊罗马文化成长为欧洲文化,伊斯兰文化成为亚洲文化的一支。
各种文化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衍生影响的。中华文明的独立性较强,但是中华文明的同化吸收能力强大,印度文明和后来从地中海文明分离而来的伊斯兰文明在历史上的中介作用明显。比如,印度文明的佛教文化对中华文明贡献巨大。东西罗马灭亡之后,西方典籍失传,但是很多古希腊时代的典籍被伊斯兰学者保存了下来,就像印度研究印度的历史和佛教需要到中国来求取一样,如《大唐西域记》等记载了很多印度的历史。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方的学者研究其老祖宗的历史文化也要到伊斯兰学者或者伊斯兰国家的图书馆里去寻找。
    中华文明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是,在几千年的人文文明传承史上,中华文明一直并列或者常常领先于地中海文明和印度文明,在很长时期里,中国人的整体文化素养明显高于其他文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文素养比我们更高呢?
    大家想想,中国有几大发明?对,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里的哪三大发明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我们可以印刷大量的图书,有了指南针可以应用在交通工具上,使人们远距离旅行不至于迷失方向,可以更安全地携带运输图书、传播文化吧?
    埃及古代的书写材料是纸草,欧洲是羊皮卷,中国也经历了龟甲、竹子、简帛等,这些材料都制造麻烦、使用不便或者很昂贵。中国的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毕昇发明印刷术后,使中国的文化传播如虎添翼迈向了古典世界的最高峰!
    正是因为这三大发明和孔子的开创教育之功,才使中国一直成为古典世界的领跑者。不是因为其他文明文明理念落后,而是因为他们受教育的人少,在很长时间里,直到公元1500年左右,西方只有贵族才可学习,而我们中国在孔子时代教育就开始普及了。中国有句话是: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古典时代中国人读书人多,比例远远高于西方。
    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中华文明的四大发明深刻地改变了欧洲文明,却也是导致中华文明落后的间接原因,成也萧何败萧何!在极短的时间里,四大发明犹如开水一般沸腾了欧洲人的血液。欧洲人运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独尊地位,可以读书的不止是教士了!(运用罗盘和火药征服了世界,而罗盘和火药这两项发明对原创国的贡献在同时期里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取得了人文文明——欧洲文艺复兴的辉煌胜利,使欧洲走出了漫长的愚昧的教廷笼罩下的中世纪阴影。而中国,强大的中央集权的超稳定结构使人们依然在历史的隧道里循环往复,渐渐地,中国从十五世纪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
所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践行知行合一,达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肩负起每个人应当的社会责任。
        五、国学的范围
    什么是国学,一国故有的学术当然就是国学了,包括诸子百家等等,都是国学研究的范畴。可是上节我们讲了,儒学非一国之学,也是人家国家的学问呀!所以请同学们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框住,要用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对待学习,对待学问。一句话,学术无国界。打个比方吧,佛家,本来是印度的国学,可是现在,佛教在印度基本绝迹,中国已然是佛教的祖庭——老大,佛学已成为中国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至唐代时,中国文明的根基完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一树三枝,佛教是嫁接枝。现在和未来的很长时段,以希腊-基督教体系为核心的西学也会慢慢融入我们中国,成为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一种。现在也是中国国学的核心。用三个字来说,中国的国学就是中西马,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文化的“中”。(中是指中国故有的传统文化,西是西方文化,马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未来是儒家文明和基督文明的深度融合,一如历史上儒家文明和佛教文明的融合一样。一如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的艰难跋涉,我们今天依然在这样行走,历史将会证明,发端于二十世纪的新儒家,必定是我们中华文明新一次创世纪的先行者。
    六:和
    中国文化最大的优点是和,是打通,是兼容并蓄,也是后来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也是佛家所谓的无分别心。真正的儒家文明不会害怕西方文明。中国的未来在于文明的融合,世界的未来在于文明的融合。中国的儒家文化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的文化,天下大同的文化,礼失求诸野的文化,邦无道,乘槎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以求海外通融的文化,(就像穆罕默德所言“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希望当代的某些中国人不要成为儒家原教旨主义者。(其实,原教旨本来是精华,但是,原教旨主义在现代语义环境里是保守。)中国唐朝有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等文化交流活动,明清时西方有利玛窦、汤若望等西学大家来中国传播西方文明,他们在文化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开阔胸襟,博览群书。
    苏格拉底也说过:吾不是希腊人,吾不是雅典人,吾是世界人。这就是我们中国儒家的“天下为公” 和“天下大同”。天下归一,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中华民族、世界人民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大同 ”是“仁”的最终归途。现代的爱因斯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也是世界联邦主义者,就是全世界是一个国家,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四大圣哲: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耶稣。天不生四圣,万古如长夜!

[ 本帖最后由 箕山 于 2016-2-23 20:32 编辑 ]

TAG:

箕山 箕山 发布于2016-02-23 20:48:36
七、对待各文明体系的态度:不必妄自菲薄,亦不可妄自尊大。
    我们常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这没有错,我们很骄傲我们生在中国。可是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想没想过?不错,我们中国老祖宗是传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可是,人家印度老祖宗也传下了博大精深的印度文化吧?人家西洋老祖宗也传下了博大精深的西洋文化吧?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道思想,而这一思想体系,至少来源于周初,真正意义上至少应该是三千年的历史了吧?基督教的思想用了两千年了,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思想,一直影响着世界。而整个西方文化体系,就是希腊-基督文明体系,也是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五千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不至于只知中国祖宗,不知全人类的古圣先贤们创造的其他文化吧? 学问的根柢只有一个,那就是打通,兼容并蓄。
    八、风骨气节——中华文化的血脉
    士可杀,不可辱。——《礼记儒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
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卑不亢、不骄不谄。——朱之瑜
    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孟子:不召之臣。
    子贡:三年始服孔子。为孔子守墓六年。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中华历史不可多得的卓绝之士。
    屈原:浮游尘埃之外,可与日月争光。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遊。
    司马迁:应该感谢司马迁的外甥杨恽,使太史公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得以流传,千古不朽。
    嵇康:一曲《广陵散》后,慷慨就义,令人长歌当哭。
    阮籍:青白眼。
    陶渊明:无弦琴。
    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民间的老百姓荀老太太,李白却是那么温情)
    苏轼: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呜呼,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方孝孺:向方孝孺致敬!明成祖朱棣灭其十族。因为方孝孺,明成祖朱棣将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李贽:一个卓越的先驱者,一个伟大的叛逆者。(叛逆者三杰:李贽、曹雪芹、鲁迅)
    曹雪芹:中国的但丁。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最清醒的文化叛逆者。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借贾宝玉之口讽刺了俗世的功名利禄。
    鲁迅:中华民族无可匹敌的角斗士。鲁迅身上,流淌着正统的魏晋风骨血脉。
    林昭:中华民族诞生的第二个秋瑾。中华民族不朽的英灵。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是黯淡的,在顾准带来光彩之后,林昭再次带来了光彩。她是一个象征,一种精神和人格的象征。林昭的姿态不仅使一段历史有了些许亮光,而且拯救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清高
    孤傲
    不卑
    不亢
    中国士
    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箕山之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正是这些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对自由和诗意的追求,造就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中华文明在近代的落后,不证明中华民族没有可供我们汲取的历史资源。中国无数古典文人的风骨,不就是保持个体生命尊严的具体体现吗?把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文明的基础。儒家文明恰恰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可以说,儒家文化里有丰厚的资源。当然,儒家需要脱胎换骨,新儒家精神可以从原教旨儒家中直接汲取智慧。
    中国士归来!
    九、诗意的栖居——论语诗歌联颂

    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
    贤哉,
    回也!

                                             2015年7月31日
莫笑愚de午夜骊歌 莫笑愚 发布于2016-03-05 19:49:12

箕山 箕山 发布于2016-03-14 19:18:39
请莫兄指教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6-03-15 20:12:4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这个不是人文精神吧?

是儒生向往的尺蠖精神吧?想或者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或者衣锦还乡名扬四海,就直说嘛,————当然其中忧国忧民的也不乏其人。

哈。个见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6-3-15 20:22 编辑 ]
箕山 箕山 发布于2016-03-15 20:29:09

QUOTE:

原帖由 海客 于 2016-3-15 20:12 发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这个不是人文精神吧? 是儒生向往的尺蠖精神吧? 哈。个见
呵呵,守身(立身正)为根本。所谓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第二层的含义当然还含有打通儒道之意。邦有道,其言足以兴,邦无道,其默足以容。君子行藏在我。不做无谓的牺牲,也是乱世中的无奈选择,比如钱钟书就很聪明嘛。儒家本来就是以天下家国为己任(放到现在就是公共知识分子嘛),比如自称“卧龙”的诸葛亮、宰辅之志的李白(呵呵,可惜李白的仙气太重)、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不都是直来直去的嘛。

本文虽名曰“国学”漫谈,其实和时兴铺天盖地的国学热不是一码事。箕山不认同“国学”这个名词。一定要说“国学”的话,那么中国的国学就是“中西马”。文中有阐述。呵呵。

[ 本帖最后由 箕山 于 2016-3-15 20:37 编辑 ]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