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创作中的互文和改写》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17 19:52:31 / 个人分类:诗歌理论

查看( 167 ) / 评论( 6 )
  《我对诗歌的互文性法则的理解》       
                       
文/廖又蓉


    互文性是结构主义理论家朱丽娅.克里斯特娃提出的美学概念。      

    在我们构思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时,有意无意会受到传统文化语境和历史认同心理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前人的作品、眼光、思维方式及表现手法。)在自己的诗作中会有意无意地隐含前人的诗句与意念,便是结构主义理论家所说的互文性法则。

    抛开思维方式及表现手法等等隐秘的影响,光从诗句的引用和内容上的关联来看,我觉得互文就相当于中国古典修辞手法中所说的引用(稽古、引文以及用典)


    互文性写作是一种古今中外的文化和理念的潜对话和大融合,是古人和今人的超越时空的聚会,是两个时代或者很多个时空的交叉和叠印。这样的写作,可以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的情感空间和意蕴空间得以扩展,突现诗歌特质,提高诗歌品味。一般作家之间互文影响有三种情形:

    其一是字句上的沿袭——在自己的作品中融进现成的句子。比如前人作品中的某些名句、话语、或书本中的词句,以证实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一般原文照录,不加改动。)


    其二是出新(化用)——即改写前人作品中某些字词或者事例,变形其原有的状态和描述结构,使之成为自己最富表现力的艺术创造。这种从感觉出发沟通古今的手法,其实主要的兴趣,还是在于选取历史上典型的、与当前要表达的主题有关联的文字或类似事例,把它们在时空、心理上的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艺术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意义空间,来印证抒发当下的个人情怀及对现在正在进行的人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和表现。

    其三是以“隐秘”的方式影响作者的创作:这是一种表面上看来无迹可寻,显示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作品风格、个人性情上的内隐方式。一般以词句上的影响为先。如冰心等人的诗歌,就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

   “互文性法则”与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所说的“互文互见”的互文是不同的,一个是局部,一个是整体的大语境、宏观的俯视。从诗歌的互文性可以看出古今中外诗人以及当代诗人之间的影响和师承。

                                                                                                                                   2008.10.17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0-9-17 19:52 编辑 ]

TAG: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0-09-18 18:19:32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0-9-18 21:33 编辑 ]
孙世健的个人空间 孙世健 发布于2010-09-18 19:17:40
哈哈,能像梅花这样坐下搞文学理论探讨的人,不多了。。。

泸州曾一的个人空间 泸州曾一 发布于2010-09-19 16:13:19
艺术家就该有这股认真的劲儿。赞一下我的老乡梅君!


南屿的个人空间 南屿 发布于2010-09-19 18:48:37

大独木桥的个人空间 大独木桥 发布于2010-09-19 21:51:55
这些探讨很有必要,现在人们都不太注重理论了
李飞骏发布于2010-09-19 22:43:28
跟梅花姑娘学一手。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