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就是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1 23:34:57 / 个人分类:杂文

查看( 172 ) / 评论( 7 )
   《人的本性就是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
                                                     
文/廖又蓉   
        
       刚刚看了一份业内人士对当今比较活跃的一些诗人的评价,里面有段对伊沙和本少爷的评价,觉得很好玩,评价如下:“伊沙——大唐诗歌翻译者,抄袭大师,诗写得最差的所谓著名诗人,此人的文字积木,带坏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写一些小学生都能写的所谓诗歌。”、“本少爷——吃力不讨好的诗歌活动家,低劣的诗选家。”看了看对其他人的评价,基本也是“坏话”,偶尔有两个评价比较好的,估计也是私下有点关系和好感的。由此,我联想到了文人的虚伪,文人的相轻。
      
      
      其实,人的本性,就是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文人尤甚。

        
      这样的光荣传统,太历史悠久啦!

       因为文人们自己欠缺造型能力(擅长写字但不擅长画画),就强词夺理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因为自己没有书法功底,就干脆美其名曰“笔墨等于零”;因为自己没有吟风弄月、参禅顿悟的能力、没有传统的底蕴,所以口语诗人们就把所有形而上的诗歌视为假大空;因为撕不下脸皮来暴露自己的隐私和身体,传统派们看见“芙蓉”类的先锋诗人们脱颖而出,则又开始口诛笔伐啦!

     
       名利场中的文人的相轻就更是赤裸裸的了。你要是在社会活动中被安排的待遇和座位好一点,你会发现周围都是虎视眈眈的眼睛和争风吃醋的表情。你要把一张画拿到装裱处去装裱,那里的师傅可能就会给你说,这张画画得不行。如果你说买的是大家公认的已故大师的作品,他多半会给你说,这是赝品,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买的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可话又说回来,艺术毕竟是想象中的生活,不是现实中的生活。艺术境界是人生境界、意蕴体悟和艺术形式的三位一体。正视自身的虚伪,总比沉溺于污浊的泥潭来得干净。

      说白了,传统的酸文人们也想出名,可能还非常想出大名。但为了维护自身的美好形象和自我道德底线的约束,至少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地破坏人类文明进步,会严肃认真、脚踏实地的沿着前辈艺术家的脚印积累和创新。所以,从这点看,尽管北岛被其评论为“一个江郎才尽的诺贝尔奖争夺者”,尽管我也觉得这个评价有点恰如其分,但还是认为以北岛为代表的“虚伪的、道貌岸然”的正规诗人比急功近利,不肯花功夫在诗艺钻研和自身修养上的所谓诗歌先锋们可爱、可敬得多。

     毕竟,艺术创造需要创新和颠覆,但不是破坏一切。需要揭露和曝光,但那些对丑的揭露中也应该蕴含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引导这个社会堕落的东西。

      
      往往某些貌似先锋的诗人,他们关心的不是诗,他们只关心怎样才能解构和破坏出新意。他们关心的不是艺术,而是怎样走捷径,哗众取宠,占山为王。他们关心的不是人性,而是人的本能的描绘和宣泄,搞出来的作品情趣低俗甚至污浊,没有精神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只有身体肉体表面的妖歌艳舞,只有无聊、浅陋的胡思乱想和跳梁的闹剧。最搞笑的是,有些赶时髦的追随者还振振有词,把生殖器官的玩弄和脏话连篇的垃圾误以为是先锋、进步的身体写作。

     
     他们打的算盘就是——反正塑立很难,前人的经典太多啦,很难出新和超越,不如颠覆破坏来得快速和容易。看,芙蓉都出名了,伊沙都出名啦,赵丽华都出名啦!只要能走红和出名,管他是出好名还是坏名,反正遗臭万年也是一种生存的意义。

      
     问题是这个见惯不惊的时代,再想靠大胆和暴露某些敏感话题而一鸣惊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啦!
                                                2009.93

TAG:

悬壶的个人空间 悬壶 发布于2009-10-11 23:48:26
名利权,名在第一位,这名和面子最关系,可以理解,除非不食人间烟火或顿悟者。但是争小名的人太多,就太不值。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09-10-18 16:55:07

QUOTE:

原帖由 悬壶 于 2009-10-11 23:48 发表 名利权,名在第一位,这名和面子最关系,可以理解,除非不食人间烟火或顿悟者。但是争小名的人太多,就太不值。
楼上实在啊!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9-10-18 20:17:22
往往某些貌似先锋的诗人,他们关心的不是诗,他们只关心怎样才能解构和破坏出新意。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09-10-19 19:14:36
自诩文章流百世, 可惜当代无人识


bfc8e462d66ff8d0e7113a16.jpg



              《画梅花的女人戏说中国酸文人》之一
                   文/廖又蓉  

        
       一提起文人,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两个字:“臭”和“酸”。文人为什么那么“臭”,这和文人有许多的臭毛病分不开的。
      
       “臭婆娘的嘴,“臭文人的笔”,文人的臭是向来公认的。臭文人,字臭语也臭 、臭文章、臭习气 、臭嘴、臭脾气、臭毛病。最臭的还得数那副摆了5000年的臭架子。
      
       文人很臭,一开口就知道啦。他们有着咬文嚼字、卖弄文才的臭习气,时而咬文嚼字地较真,时而漫无边际地调侃;从不安分守己的,好评是非,一张臭嘴既尖酸又刻薄;整天端着个臭架子,孤芳自赏、标榜清高;性情直露,狂放不羁甚至桀骜不训的臭德性,被正常人喻为“茅坑里的顽石,又臭又硬”;就算心里已经认输,可那张臭嘴还是硬的,照样保持其整死不认错的臭脾气。
        
       说臭文人是潜在的精神患者,一点不为过。文人很多都是很极端很自恋的,有着天生忧患感和喜好无病呻吟的臭毛病。喜欢对月感伤、见花落泪,什么“高洁”啦“淡如水”啦、什么“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超凡脱俗”、“风花雪月”啦、动不动就写上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来自我陶醉。 他们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自诩文章流百世, 可惜当代无人识。总是认为自己的文章天下第一,举世无双才高八斗。这类人的眼睛里和骨子里,多少有些遗古的风气,很少能去佩服某个歌星影星的,更别说看他们的博客文章了。


       文人脾气大,估计是因为老被人忽视。因为老被人忽视,文人大多喜欢出风头。话又说回来,纵观古到今,那些风流才子们好像也大多属于外向型性格,具有表现欲,甚至,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就说唐朝臭文人孟浩然吧,人家的奇装异服,特立独行,估计现在所谓的前卫派是小巫见大巫,望尘莫及。这些臭骚文人,想风流,爱潇洒,扮超脱,以清高自命,时时营造着他在时人心目中的风雅形象,号称文人骚客,既本文所谓的臭酸文人。
        
        但要真的潇洒起来,也并非容易的事。风流倜傥的吴中才子唐解元,他的潇洒,他的表演,无不臻于登峰造极的地步。简直成了臭文人们的偶像和典范。 在人们看来,这才子够快活、够潇洒、够开心自在了吧,但其题为《梦》的诗作,却透露了其心里的秘密:“二十余年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自分已无三品科,若为空惹一番忙,钟声调破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个中滋味,只有这臭文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每个文人都做过那个金榜题名的美梦。当美梦注定成为不可能,傲骨迂腐又奢求名望的臭文人们就开始玩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把戏啦。忘了从哪儿看来的,被臭文人们奉为老大的李白,其实早先也是个喜欢拉关系、走后门,到处托人介绍权贵的人。俗话说“做诗要狂,做官要忍”,但长于灵感知识,倾向才艺型和自由化的文人大多是性情中人,他们才不吃这一套。 这傲岸的太白,一旦入仕,便得意忘形起来啦。仗着有那么点儿才华,又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又是让皇帝的大舅子磨墨,让大内总管给他脱鞋,就差没让皇帝的老婆给他挠痒痒啦!着实闹了好些派头,逞过一时之快,最后还是到花间独酌去啦。这下倒好啦,出来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名篇佳句。后来的苏轼、陆游之辈,也是被贬官或受到挫折之后,整个人都闲了下来,才写出来那些震古烁今的文章的。由此看来,自古英雄多磨难,落魄文人出骚客这话还确实有一定道理。哈哈,看来要造就一个臭文人好像也很简单,先把那些自命不凡的家伙捧到天上去,然后让他重重地摔下来,感受到了最深切的痛苦和失落,这下子,名篇佳句就出来啦。
      
        文人的退隐,是不得已的,文人的自尊,又让其不得不清高,到最后干脆标榜说自己根本就不想当官发财。臭文人们的政治抱负施展不了,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啦,开始寄情于山水和文章。于是陶渊明那杜撰的桃花源,就成了落魄文人们聊以自慰的安慰剂,精神家园。
   
       自古文人不是叹无官,就是叹无妻,整天牢骚满腹,感慨最多的是怀才不遇。 臭文人想当官又不肯低头,常常不懂或者不愿意做好好先生,喜欢直言,揭别人短处,注定了其在官场玩不转。如果让他们选择,他多半会选择做一位小科员,而不会去给某位领导提包当秘书。那可是伺候人的差事,清高的臭文人是不屑的,还美其名曰:自由自在,自己就断了那条通天的路。他们不会溜须拍马,巴结逢迎,卖官鬻爵这一套,所以很难“爬上高位”,即使爬上高位,也不会捞油水,所以依旧是穷,所以又有穷酸秀才、穷酸书生这一说。
      
         在正常人眼里,臭文人偏激古怪,执拗固执、呆痴憨傻。说话又狂,自命不凡,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有时候常想,这种假卫生的臭文人脾气根本就不适宜在现实社会里交际。(不过在虚拟网络,臭文人们说不定会被当作独树一帜,个性突出,风格独特而拥有众多粉丝,哈哈)总之,臭文人不太懂人情世故。实在比不上常人会做人,所以常得罪人,包括身边的文人,所以,跟臭文人,最好分开一点好 。如果迫不得已跟臭文人交往,千万别鄙夷人家的作品,更不能对人家的精神偶像有不敬的言语,要不,手无缚鸡之力的臭文人也会跟你摆出一幅拼命的架势。最有趣的还要数臭文人之间的笔战,文人相轻的闹剧。还有个臭毛病,除了有自己的真名外,臭文人还喜欢给自己弄几个臭别名。
      
         臭文人虽然牢骚满腹,臭嘴尖酸刻薄,不过到底没有多少花花肠子,所受的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德的教育,让其最终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当然,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坏文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民间有“十官九贪”之共识,但文人没有象“官”和“商”一样,被世人公认为“贪”和“奸”或者“坏”,只是“酸臭”了一点,这倒是臭文人的可爱之处。性情中人的本性,让他们看起来真实又透明,单纯又安全,所以自古以来有钱人又都喜欢和文人交往,一方面是附庸风雅,另一方面,安贫乐道的臭文人们对他们的利益也没有什么威胁。但有趣的是自古文人好像都有点仇富,自诩“不为五斗米折腰......,提倡清风傲骨,呵呵,有趣的酸文人。
   
        文人不骚不臭,越臭越骚。越骚名头越响,越臭越有影响。引来一大帮“追星族”和追随者。但作为文人骚客,臭酸文人骚起来时,也得有一个尺度。骚要骚得真实,臭要臭得周正,得臭出真实的自我。切忌搔首弄姿,太过虚假做作,下流放荡。不然,就成表演、人来疯、二流子啦。现在文艺界的一些所谓的“包装”、“炒作”、“行为艺术”,就酸臭得令人反胃。
   
      画梅花的女人认为,臭的最低起点是真实,臭的最高境界是潇洒而不做作,风骚而不风流。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09-10-28 12:19:32




            画梅花的女人戏说中国臭酸文人
               
——----酸文人说“我错了”
                                               
文/廖又蓉

       郁闷啊!苍天!为了避免出现“我错了”这三个字,酸文人可是挖空心思又转弯抹角,长篇大论又神秘兮兮呀!幸好,这一套对咱们的酸文人来说,是小菜一碟的啦。
   
    为什么说是小菜一碟的呢?因为酸文人们早先在学习诗词的时候,早就经过“避题字”的魔鬼训练了。什么叫“避题字”呢?这个技巧当然就是教你不要直接说出想要说的话和字,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要用转弯抹角、比喻象征、若即若离、猜谜影射的手法。
   
     比如在写菊花的诗词的时候,酸文人们一般是不会说“菊花”的,要提“三径”。写月季花就用黑话“枝上刺”来代替。写梅花也是不会出现“梅”字的,要用典故,让读的人多转几圈脑袋才有意思。就算做自我解剖的时候,酸文人们一般也会把主题上升到社会和人性的高度,这样才不至于担心以后被当作罪证而不得不毁尸灭迹,才深邃优雅,有咀嚼的余地;才能曲径通幽,不会“一竿到底”,才耐人寻味。

   
      经过这样的九拐八弯,死要面子的酸文人的“我错了”或者争风吃醋时的“比才”之作,就被人们当成了学术论文、散文、诗歌,人们还说,好啊,好啊,好有深度,文笔优美,很有哲理!哈哈哈哈哈哈哈!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09-12-03 15:12:12
戏说酸文人之二●《酸文人的祖宗是卖醋的》
                     文/廖又蓉

      一直没搞懂,文人为什么被帖上了“酸”的标签。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新华字典》中对“酸”字的解释为:旧时讽刺文化人的迂腐,“穷酸”、“寒酸”皆指文人的贫苦和不大方。可是还是没想通贫苦和不大方跟“酸”有什么关系。
         
       最近看了一个典故,茅塞顿开,发现这“酸文人”还真跟醋有关系。“酸文人”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就是由“醋子”、“酸子”演化而来的。
         
      文人为什么就那么酸,原来酸文人的祖宗是卖醋的。呵呵呵,老家在一个叫“酸沟”的地方,这个隋唐时期新郑市东门外一里处的“醋沟”,便是“酸文人”的故乡。即现在河南省郑州新郑的东郊。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役水(即潮河)自阳丘亭东流,经山氏城北,又东北为酢(同醋)沟。唐代李济翁所撰《资暇录》说:“世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民之首……又云郑有醋沟,其沟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继而又说这些人“衣冠俨然,黎遮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醋之酸而难饮也。故又谓子酸子。”
        
     暂时不要管这些之乎者也的“酸味”,我们先来看看这段话的意思。实际上这段话大体意思是说:唐代前后,新郑东郊有许多读书人,虽有知识,但穷苦潦倒,难入仕途,为生活计,只好酿醋卖醋。这些人用驴驮醋,到城区叫卖。因衣冠楚楚,不同于一般商人,也不同于平民百姓,老百姓觉得他们俨然不可接近,就象他们卖的醋一样酸得难喝。于是人们叫他们为“醋子”,俗称“酸文人”。他们的住地,有一小而浅的沟壑,于是人们称之为“醋沟”。这就是称文人为醋子、酸子的出处。由此,“酸”就成为了旧时不得志的读书人的标签,“酸文人”、“酸秀才”、“酸儒腐丁”也约定尘俗,成了潦倒文人的代名词。
        
     明代的时候,醋沟因临近役河(即潮河),遇到河水泛滥,经常被淹没。久而久之,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醋沟”,在清代的时候就完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醋沟”虽然消失了,但中国的文人却永远被打上了“酸”的印记。 带有明显历史烙印的“醋沟”,是古代凌辱、奚落文人的见证。古时没走上仕途的读书人社会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醋沟”里的文人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上进入不了权力社会,下又不能融入民间社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其实“从古到今的大部分读书人的处境又和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那些酸不拉唧、满嘴之乎者也的酸文人就成了古时艺人嘲弄的角色、老百姓挪榆的对象。他们认为,酸文人最典型的毛病就是卖弄文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揣度别人心思,评价他人道德,然后发点酸酸的感慨。整天想着的就是“红袖添香,伏案夜读”的美事,时不时还搞点小才子的风流。“酸文人”在民间故事和戏曲中往往被塑造成狡诈、怯懦、迂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被嘲讽的男人角色。
      
      睿智、多思、善辩的酸文人当然也有招来对付的啦。
      
      于是,穷要面子活受罪的“酸文人”干脆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甲壳。标榜“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视富贵如烟云,视权势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钱和权在逃避现实、孤芳自赏的酸文人眼里成了肮脏的东西?他们开始对那些当官的、有钱的、卖菜种地的、出了名的,一律不屑一顾,呵呵呵。
      
     如今,“酸文人”已被广泛化,其义更深更广。读书人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这三个社会阶层的矛盾冲突仍在继续着。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0-11-05 12:40:13
再给酸文人浇一点冷水。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