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新诗歌网 http://xinshige.tougao.com/ 张祈年代诗选(1992——2007) http://zhangqibeijing.blog.sohu.com/

拒读胡兰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05 01:37:40 / 个人分类:书评杂谈

查看( 241 ) / 评论( 65 )

拒读胡兰成

张祈



本来我想写的标题是,拒读胡兰成,烦读张爱玲,但感觉那样标题太长了,所以只留下一半,这样看起来简洁点。
其实说来,我对胡兰成这个人是没有什么恶感的。为什么呢,因为胡兰成是这几年才流行开的,以前我不知道这位姓胡的是谁,那时他的名声甚至赶不上金庸小说里的胡一刀。我不想读胡兰成的原因,说起来也并不复杂,主要是我听说这书是北京一个姓沈的书商操作的,这人爱写些流氓诗,后来又改邪归正,玩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体,我看不上眼,所以就寻思,他翻腾出来的不会有什么好东西。
要说完全没有读过胡兰成,也不是事实。因为在北京一些路边书店里,总爱卖一些很便宜的盗版书,里面比较多的是成功励志,带插图的宗教书、少年玄幻读物、算命书和余秋雨文集等。因为胡兰成流行了,所以店主也会拿一些《一枝花》之类的半价书摆在那里。印象里我偶尔翻过几页,但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既不像有人说得那么好,也不像有人说的那么坏。细读一些句子,初步印象是这个人有才,技术也不错,但是过于爱卖弄,反而让那些本来很好的句子给人以不太真实的感觉。那天我把那本书放下的原因肯定不是我口袋里没带钱,而是我没有找到用几元钱把那本书换回来的充分理由。
后来又听说关于胡兰成做汉奸的事。说他跑到汪精卫主席手下的一家报馆,专门写社论,做些吹吹打打的工作,出些“战难,和亦不易”的点子。这些我感觉也不算什么,那年代兵荒马乱的,找个地方混饭吃也没有什么错。人嘛,首先是个肉体动物,趋灾避祸、趋炎附势本是通病,对人家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接着纠结的问题是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读过一点,美国有个叫夏志清的文学教授特别推崇她,称张爱玲是绝世才女,最伟大的女作家一类。在他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他足足给了张爱玲一个人42页的篇幅。不过张爱玲给我印象深的是她翻译的爱默生,感觉那些译诗的水准还是可以。再回头说她的小说,我潜意识里认为,也许张爱玲的小说应该写的是真好,至少比胡兰成要强。但我不爱读,是因为她的小说内容太像那些“蝴蝶派”,全是些才子佳人的故事。看一篇也许还好,多了就有点烦。有时我就想,不如放下张爱玲,多读《红楼梦》。
最近有个电影叫《色戒》,是台湾导演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我还看过个同名电影,是一个叫钟丽缇的女演员演的,那个片子说的是一个人的信仰和肉体、世俗间的关系,拍得很深刻。李安版的《色戒》之所以火,是因为有床戏的宣传。我看这个电影,本也是想看看,这汤唯到底在那方面有什么出彩之处,谁知道我们中国的电影局领导感觉那些床上戏会对广大观众有害,所以只弄了个洁本给大家。后来,网上也有了非删节版的,只可惜我那时已经对这电影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再找来看。电影观众总爱对号,他们认为,这电影里的王佳芝和易先生大约就等同于张爱玲和胡兰成。我是不太赞成这种想法的,小说嘛,毕竟是小说,里面肯定有好多事是虚构的。就改编后的电影看,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两种,一是那些和王佳芝混在一起的革命青年太纯洁了,让人难以想象;二是感觉这革命思想也太脆弱,要是让女色引诱了还说得过去,被男色引诱了就大大不该了。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听上去曲折很多,但我感觉也没什么可探讨非议的,男欢女爱,男变女怨本是常事,况且天底下的男人还是花心的多。在《山河岁月》里,胡兰成记述自己生命里的八个女人(包括张爱玲),感觉他还是很自豪的。当然,他也有自豪的本钱。就拿现在的中国男人们来说吧,受限于新中国法律等因素,别说八个,男人一生有三五红颜也就能够知足了。
一些人推崇胡兰成,还在于他的书法,说他的书法如何有逸气,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如何夸赞过他。我也佩服川端的一些小说,我感觉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就是因为胡兰成和川端的审美趣味还是比较接近,都是那种较哀婉美艳的;
川端毕竟不是专业的书法家,而且胡兰成的字比起那些日本书家的字来,味道还算是比较中国的。我上学时,曾经练习过几年书法,由于时间短,字是没有写好,但浏览过的碑贴大致还有一些。看过一些胡兰成书法后,我觉得他的字和他的文章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我要评价,只能算是二流,也许还要差一点。
说到书法,又想起前面提到的汉奸问题。中国书法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取襄舍京”,就是人们把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最后一位由汉奸蔡京换为蔡襄;另一个比较著名的类汉奸书家则是王铎,但他的草书我也迷恋过好大一阵子。目前,人们关于“汉奸”如何定义的事,还是有些争议,但我总是想,如果一个人没有那样的嫌疑可能更好,看起他的字来会更开心。当然,这种说法也是一厢情愿,因为在残酷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存在无疑是极其渺小的,自己的命运尚谈不上把握,又怎么能顾得上道德价值取向这类东西呢。
这些话说来说去,我也感觉很绕口。尽管存在胡兰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种假设,可是我不读或者拒读胡兰成这事似乎已经确定。造成这局面的发生能怪谁呢。怪胡兰成,怪张爱玲,怪那姓沈的书商,还是怪我自己?我仔细想了下,可能谁也怪不得。要怪只能怪这世界上的好作家太多,好书也太多,不读哪位、哪本似乎也不公平。如果因为不读胡兰成就有了罪,那么文学坟墓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作家的幽灵都会跑出来和读者拼命;其次是,就象人与人的邂逅,人和书的相遇也是要讲缘份的,既然是没有缘,错过了,大约也就是错过了,后悔或者补救也来不及;最后就是,严格来讲,每个读者也都是偏颇、挑剔和不公正的,他们都只读与自己心灵相合的东西。就算是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或者某位作家,他们选择自己钟爱的对象时,可预览的空间和余地也极大。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有几个的确心仪的作家也就足够,不一定别人说好的都非要拿来认识一番。就象人们爱说的那句话,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因此,这关于胡兰成好好坏坏的闲话,也可以就此打住。

(初稿待改)

2010-3-4


TAG:

陈依达的个人空间 陈依达 发布于2010-03-04 09:40:56
很感谢你那天点了我一下
尽管帖子已无从寻觅了:)

对胡兰成我属于一直没怎么关注,稍加关注便心理、生理厌恶一起涌上来的一类。张爱玲我是一直没怎么读,读一点也就够了。所以对你这篇文字饶有兴致地读了并期待着。。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0-03-04 09:53:27
作家那么多,读谁不读谁纯粹个人喜好。

张爱玲我喜欢,但胡兰成我很讨厌,所以,也是一直不读的。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0-03-04 11:43:21
文学评论家江弱水曾用九个字概括胡兰成:“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

早闻胡兰成的才名,书也有了,又得柏桦老师如此推举,我看,还是可以找个时间一读。

依达,不妨将你的读后感与我们分享。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0-03-04 11:59:07
胡兰成的人格与文体(zt)
  ■江弱水

  这个人,学问好,文章也好,可大家只会私下叫好,不愿当众喝彩,因为此人于公于私都大德有亏。纵使被人提起,也不外乎为一个女人的缘故:他与本世纪中国最让人着迷的那位女作家有过一段乱世情缘。可是,他未必是她心口的一颗朱砂痣,但一定是别人眼里的一抹蚊子血。不折不扣的,他是个汉奸。

  在张爱玲凄凉辞世引起的热闹中,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又一再被人谈及。这本书,当年有人向余光中推荐,说是“慧美双修”;去年贾平凹读罢,也着实称赞了一回。卜少夫不久有对胡氏文章的看法,他认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才气更高”,“胡兰成的散文开中国散文的另一支,其成就是非常高的”。我读的这个本子,1958年日本名古屋期刊社印行,扉页上也不知是谁题道:“阅是书,如醉如痴,神游物外。”《今生今世》确有这样的魅力,叫我七百多页一口气读完。读完了,也差不多同意了胡兰成给中国散文别开生面的说法。

  显然,说这话已经颇费踌躇。此书给人的感觉,好比饱享美食的同时也吞下了苍蝇:那佳妙的文字中掺杂了太多极糊涂极混账的观念,与知堂文章两样。周作人倒是分得清,并不在文章里??其行事如何正当。胡兰成不然,事过境迁,非但不心存愧疚,而且还口没遮拦,替汪伪辩护,为自己张扬。他认为蒋与汪只不过“一个是正册,一个是副册”,一胜一败,也无非“桃花开了荷花开,我们去了新人来,亦不是我们有何做得不对”。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亲日思想:“我对日本,总是共患难之情”;“我在日本,好像是在亲戚家做客”。他大言欺世复欺心,每好以“民国世界”、“一统山河”的“周正”、“安详”之类来装点字面,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见得出一个“好”来。南京机场沿途的日本兵,他看着“着实有一种大气”;恶名昭著的上海极司斐尔路七十六号,连陈璧君都嫌其“血腥气”的,他却“印象甚好”,简直有梁山泊忠义堂的“阳气”。《今生今世》的胡兰成,十足像一个“望气者”,笔下动辄“喜气”、“贵气”、“‘旺气”与“兴发之气”,如刘姥姥之进大观园的满心欢喜,俗而且滥。种种令人生憎生厌处,反映出他所受教育的一大缺陷:他完全搞不清各种思想之间的主流与边缘之别,只是庄户人家的一个聪明后生,用了功,出来闯天下。其异于常人的性格中,得之于民间的,是江湖气;得之于史上的,是名士气;两者合而成为胡氏特有的策士气。他的心态,是根本不入20世纪的典型的幕客心态,近于战国纵横之士,是谈不上什么气节的。

  他的不守节,在私人生活上也暴露无遗。《今生今世》的胡兰成,是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唐璜式人物。他对女性,情虽不伪,却也不专。他对发妻玉凤一往情深,与张爱玲两情相悦,且对小周、秀美、一枝、爱珍,一个一个出现在他生活中的女子,他都能欣赏,够体贴。但问题是,他要的是“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而他的情意会随其行踪的转移而改变,焉能系于一身!他那不粘不滞的思想,自说自话的本事,每当弃绝之际,总可以为自己找得着开脱责任的借口。他自认为是一位“永结无情契”的高人,旁人看来,到底只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

  可他的文章却实在写得好。我现在谈他的《今生今世》,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此书也非全然可观,我特许其第一部分记故乡童年生活的“韶华胜极”约6万字,那是“在山泉水清”的文字。书中别处虽也不乏零珠碎玉,总不及这一部分,有如一天云锦的绚烂,一溪流水的清新。

  胡兰成发现,“爱玲是不聪明的人她就不喜”。他能得张爱玲欢心,其聪明是可想而知了。胡兰成写《今生今世》,潜意识里有一特定的读者,即张爱玲。当初两人先结文缘,后缔情缘,彼此为对方的才气所倾倒。但那时胡兰成的才气,口头也许有充分的表露,笔下却尚无相当的体现。胡兰成自视甚高,虽敬佩张爱玲的文字造诣,暗地却也憋了一股劲,要与张爱玲争一短长。《今生今世》上卷一出,他便寄了给张爱玲,要让她看看“兰成亦有爱玲所不及的地方”。现在,他把自己的文章与张爱玲的合看,一会儿觉得好过她,一会儿又觉得还不及她,但无论如何,他说:“我总才不见得就输给她。”他甚至揣测张爱玲得知自己作此番对读,“必定有点慌,让她慌慌也好”,语气是相当得意的。

  张爱玲结果“慌”还是“不慌”,是永远不得而知了,但胡兰成的文章确实不同凡响,我们却不能不知。《今生今世》尝引三国赞曹操的诗“是非功罪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似乎胡兰成的人与文是不能拆开了,可我们还得试着分别对待,让他的人格归人格,文体归文体。那真是不能无一、不可有二的鲜活的文体。(1997年10月于香港。有删节)
陈依达的个人空间 陈依达 发布于2010-03-04 12:28:13
谢谢小曼转来江弱水的文章
读后更坚定了拒读胡兰成的信念了呵呵。江此文第一段“不折不扣的,他是个汉奸。 ”是陈述句式,应被视作作者本人的认知。
第三段我读着感觉到胡兰成思想体系致命的硬伤来自于:“种种令人生憎生厌处,反映出他所受教育的一大缺陷:他完全搞不清各种思想之间的主流与边缘之别,”。我准确的理解是,此人没有甑别义利观中,民族存亡乃大义的能力。所以他的所谓的文采对我个人而言,在脚底践踏也不足为叹息啊。。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0-03-04 12:33:25
嗯,依达,我此刻手头上正在翻胡兰成呢。回头再说。

既然柏桦老师把它当作照妖镜,这就引起我的好奇心了。本来我对胡兰成无可无不可,天下才子多了去,比他值得读的好作家多了去,何苦读一个“其人可废”的作家。

但无奈,小曼好奇心太重,柏桦老师这么一说,我倒想看看,此人的才华究竟大到何种程度,竟让我心中极其睿智的柏桦老师下如此绝对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陈依达的个人空间 陈依达 发布于2010-03-04 13:14:42
所有关于胡兰成的争议
可以归结为:文人是否要明义!
这里所言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党派之争,而是文人所赖以依存的文化的母体存亡与否的事实。谁能将人格与文格区分开来,人格难道不是文格的渊源?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10-03-04 21:33:31
反正我感觉没有必要逼着自己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薛仁明发布于2010-03-05 06:09:28
舉雙手贊成
拙文有幾句,“世人尽有讪笑胡者、谤议胡者,这其实都无妨,甚至也应该要有。”

今再加張祈兄之拒讀,庶幾完整。
springrain发布于2010-03-05 12:07:41
回复 6# 的帖子
有一问:"汉奸"便是坏人?便是人格低劣?标签罢了,就像前几十年的“反革命”,几百年的“异教徒”,诸如此类。历史上很多坏人,到头来我们发现其实都不坏。

不如想想更底层的个体生命现象?生命对道德,人格等(这些东东都是集体以至社会性的,往往制衡以至禁锢个体生命的自由伸展),本质/本位如何?

我不知胡,几年前抱了一套10几本张爱玲全集回来,也还在蒙灰尘。不过,看了这里几篇对他们的议论,我觉得更有趣的倒不是他们的才学如何,而是个体生命如何在他们生前死后都受集体+社会的道德人格等规条或者习俗的扭曲。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他们都害过些什么人吗?或者做过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让事实说话总比空谈好些?

中国文化界上世纪据说有三大谜,一个是李叔同何以出家,一是周作人何以作汉奸,还有一个我记不起来了。但前几天看电视,听说周作人是为了保护北大,才留下不走的,而且要某名人作证,后来此人出来做证说确有此事,云云。历史云烟不是那么容易透视的,似乎。

这个论坛的人,多不俗。那么,我们的思维,何妨也来一个不落俗套呢?


木芙蓉花下的个人空间 木芙蓉花下 发布于2010-03-05 12:16:39
有时间来读文章。看到题目就支持!
陈依达的个人空间 陈依达 发布于2010-03-05 12:46:26
回11#
你的问牵扯到是否:"汉奸"便是坏人?便是人格低劣?这里涉及两个定义,汉奸和好人坏人这些集合如何界定。“汉奸”在《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胡兰成是否为汉奸,自有公论。汉奸在现实的中国应被视为好人或坏人,这个不好说,每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你也可以认为汉奸的人格高尚。

但如果有人把胡兰成视为“人品人格的照妖镜”,认识的高度便被提升到,是否不欣赏胡者为‘妖’?那么一大批中国人,因为胡的汉奸身份(暂且撇开善恶好坏)拒读其作品者是否也沦为‘妖’,我看见的是,人妖之争的兴起。

先说这些,以后再补充。。
木芙蓉花下的个人空间 木芙蓉花下 发布于2010-03-05 12:48:35
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

其文比其人还要废,他的那些曲线救国的“政论”和其他“著作”。加个引号,仍难消心头鄙夷和愤恨。
陈依达的个人空间 陈依达 发布于2010-03-05 12:56:42
引用[ 转薛仁明谈胡兰成最新文章]帖中15#的发言
我早就说过
胡兰成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现在补一句:胡也是人品人格的照妖镜。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10-03-05 12:59:00
依达MM,《辞海》的解释,多意识形态背景,不可轻信。历史上,在出让主权利益方面,孙、毛绝不让汪。
如春雨兄言,“汉奸”一词,一甲子来标签化,成为历史教育的一部分,并不必合乎历史真相。
木兄断言“其人可废”,“其文比其人还要废”,不过重复别人的话语,只怕没有读过胡兰成几篇文章。
关于胡兰成,还是要从文本说起。我并不同意对其文本的过度推崇,但我以为那更多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
木芙蓉花下的个人空间 木芙蓉花下 发布于2010-03-05 13:03:54
回复 16# 的帖子
大兴兄,我删除了恶语。胡的书不值得读,我也没有重复别人的话,相同的看法只是共识。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10-03-05 13:05:26
另外,不读胡兰成也罢,但似乎不必强调“拒读”。而以张爱玲的文学史位置,欲把握现代文学史恐怕是非读不可的。
陈依达的个人空间 陈依达 发布于2010-03-05 13:09:37
大兴好!
那你是否赞同将胡兰成视为“文学水平的试金石,现在补一句:胡也是人品人格的照妖镜。”呢,请务必正面回答哦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10-03-05 13:17:49
回复 19# 的帖子
我不赞成任何把文本和人品人格联系的说法,那和以人品为由否定文本的说法是相近的思路。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10-03-05 13:19:36
回复 17# 的帖子
只怕木兄和其他人的“共识”,是建立在没有读什么文本的基础上。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