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醉会计----绍兴纪行(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6-17 21:39:13

很早就想去绍兴。

印象中的绍兴,是王羲之宴请宾客谈古论今挥毫泼墨的小桥流水,是绍兴师爷穿待马褂小帽捻着胡须捧着书卷朗朗的颂声,是鲁迅笔下的大街小巷和日渐萧索的旧时代里发生的一幕一幕。诸如此类的印象,大约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重提,在我的心里,实已经酝酿成十二分怀旧的味道。故而本还打算去扬州吃一笼蟹黄包的我,在节前的第二天匆匆改变行程,预定了去绍兴的车票,在背包里塞进一本鲁迅选集。

假期第一天,经过两个小时的火车到达绍兴的时候,还是早上八点。搭上公交车,我便奔赴第一站大禹陵。《史记》称: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然而大禹的时代,对于太史公而言也是那般渺远,当时的事迹,除了凭史官从前代的记载中一点点地润色与增补,终究不能得出一个肯定而科学的说法。神话时代不确定性的浪漫,莫过于是了。

初到会稽山脚下的大禹陵,清晨的山雾还未散去,远方的山峦呈现着浅浅的黛色。人很少,很静。双凤朝阳的牌坊后,延伸着长长的神道,两侧盘踞十数对肃穆石像,有应龙、黄熊、天马、九尾等等,俱是大禹治水的神话系列中出现过的,或由大禹或其父鲧变化出来的神兽。譬如这天马,就是鲧的化身;而那熊,则是大禹的化身。神话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因为给大禹送饭,无意间看见了大禹幻化的熊,当她羞愤难当转身逃跑的时候,突然变成了一块大石,而大禹的儿子启,便是从那大石里降生的。诸如此类的神奇,从文字的世界里跃然而出,为眼前这些无声的石像赋予了艺术的生命。神道的尽头是一个开阔的广场,一侧立有影壁,绘有大禹治水的壁画,其上还摆放着九尊大鼎,象征着禹王收九州之铜烧铸而成的九鼎。想来这九鼎的传说,也是不少,相传那鼎及其巨大,光抬起一尊,就要几万人力;又说大禹将治水时周游天下所见的奇珍异事绘成图样,铸在了九鼎上,好令自己的子民了解这世界上的鬼怪,遇到的时候知道怎样应对,这便是《山海经》的雏形。如此可见,人民对这样有创意有想法的英雄是很崇敬的。

跨过禹贡桥,走进棂星门,古柏守卫的甬道尽头,便是大禹碑亭,亭前古树森严,香烟缭绕,碑上题字苍劲浑厚,气势极大,令人心折。左侧立有咸若亭,取义万物顺其自身。亭后高台上建有享殿,殿中有大禹灵牌,两面绘有壁画,右侧是大禹带领人民不畏艰险抗击洪水的故事,左侧是人民拥戴大禹建立大夏的梗概。而这两幅壁画之中的联系,也实在是发人深思的。且用西方比较有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做个比对。方舟的故事中,诺亚带领家人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完成了那艘超越时代的大船,同时完成了对生命和信仰的救赎。并用他的忠贞和不屈,证明了上帝无所不能的喜怒和无可辩驳的仁慈。而在大禹的传说中,洪水的由来已经难以追溯,恐怕也和圣经里讲的一样,是天帝为了惩罚人类而降下的,而和方舟传说不同的是,在禹的故事中,神的后代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对父亲的弥补和对天帝的反叛。大禹一面背负着杀父之仇,一面紧握着帝委以的权柄,一路上会盟诸侯,诛杀异己,使得治水的工作有序地进行,最后,又被治水工程中形成的军事联盟推举为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从而促成了先王舜的禅让。与炎黄部落之间为争夺主导权而发生的争斗不同,大禹此时的行动已经带上了强大的国家意志,即用武力迫使其他部落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展开有序的行动。无怪乎大禹被称作中华的开国圣君。而东方专制主义的雏形,也在他为人津津乐道的丰功伟业中悄然隐去本来血腥的色彩。我无法对这位四千年前的神话英雄抱有太多的苛责,他的行动只是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唯有由衷嗟叹这位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创业者过分的远见和无畏的胆识。

享殿的一侧,有一扇小门,门后是通往禹王山山顶的小道。两侧毛竹粗壮葱翠,根根如箭般笔直。台阶起初还较平缓,越往上越觉得陡峭,很久没有爬山的我还背着两天的行李,不得不说爬的有些吃力。好在山间的绿植提供了足够的氧气,使我上气不接下气之余,却也觉得心旷神怡。跋涉不久,便到了山顶的平台,台上耸立的是大禹的造像。那造像,一手拄着耒耜,一手叉开,作睥睨天下之状。居高临下,俯瞰着生前驻足过的这片白山黑水,神色无比肃穆,加之此时乌云在天空聚拢,山顶笼罩在一片阴翳之中。冥冥中仿佛石器时代一双早慧的眼眸,正透过历史的迷雾,朝我望来,久久凝视,令人没来由生出些惶恐。

下山的时候,天空零星洒下点滴雨丝,稍纵即逝,带来些微凉,于是乘兴游览了山脚下的禹庙。不同山腰上的禹祠,庙宇木结构的建筑已经斑驳不堪,石阶上也布满了青翠的苔痕。影壁前的岣嵝碑倒是显得别具一格。碑上77字,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作,笔画古奥,似篆非篆,虽为后世托伪无疑,倒也能引人推敲琢磨,饶有兴味。

出了大禹陵风景区,公交车缓缓驶入城区,只觉得一股墨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绍兴城中无论住宅商铺,都心照不宣地沿用旧式建筑白墙黑瓦的风格,人力三轮上是书圣故里的宣传标语,路边的广告牌上都是绍兴自古的文人雅士,那垃圾箱也不得不提,上面的图案,竟然是齐刷刷的梅兰竹菊,这种近乎暴殄天物的修饰方式同样体现在了绍兴的公厕上,比如兰亭风景区门外的厕所里,连隔间的门上画的都是梅兰竹菊。。。只能说绍兴人对于骨子里挥之不去的文化底蕴抱着由衷的热爱甚至执拗。在旅店放下行囊,轻装上阵。绍兴的街上不见摩托车,汽车比较守秩序,相比嘉兴路况也好一些。只是打车前往鲁迅故里的时候,被斜地里窜出来的一辆三轮车下出一身冷汗,据司机师傅说,绍兴的三轮车是相当牛逼的。

鲁迅故里与其说是故居,不若说是一条老街,街上人流如织。街口一方影壁,雕镂着鲁迅先生的头像,壁下还摆着几尊铜塑,分别是少年鲁迅、少年闰土、还有鲁迅的业师寿镜吾先生。掏出包里的鲁迅选集,果断求合照。老街几经修缮,虽基本保留了鲁迅笔下朝花夕拾的风物,只是物是人非,被旅游纪念品、小吃商店占据了半壁河山,满街飘着臭豆腐的味道。道旁墙上,“民族脊梁”四个大字金光闪闪,只可笑可叹接踵而至的怕都是我这般慕名朝圣的犬儒。心想先生若真活到这个时代,就算侥幸躲过那浩劫,怕也只能在屡开屡禁的马甲后面,忧心忡忡地咯血吧。然而世事终不能如人所料,“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如此想着,暗地里嘲笑闰土崇拜偶像的先生,亦不免沦为那场浩劫中仇恨话语的精神领袖,和当下时代中不愿随波逐流的青年人们自我鞭策的榜样,对自己在新中国各个时期截然不同却挥之不去的偶像光环,先生又不知会作何感想。

鲁迅故里的主要景点有四处,周家老台门、新台门、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首先进入的是三味书屋,老屋前横着一条窄窄的小河,步下台阶,便可乘坐乌篷船。划船的大多是些穿着对襟的老人,许是在船上呆的久了,不愿在新时代里放弃这门营生,只见他们手持小桨,脚踏长桨,载着好奇的游人在河道里畅通无阻地穿梭者,搅起一连串潺潺的水声。跨过朴素的石板桥,就是三味书屋了。鲁迅早年便是在此受业。厅堂回廊,一应都是江南旧式,走马观花,无甚新奇,只那书房还别具一格。厅中那匾、那古树梅花鹿的旧画仍在,还有寿镜吾先生的遗照,先生生前不常用的戒尺也搁在案上。鲁迅少时刻了“早”字的书桌便摆在讲桌右手边的墙角里,此座真是占尽地利,由于位置特殊,老师伏案读书时,断然是看不见的,难怪彼时少年心性的小周能在老师抑扬顿挫地念起“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的时候,旁若无人地在自己的桌上描绣像。屋后天井里,架着几块青石板,便是当年学生描画练笔之物。院中的腊梅枝繁叶茂,仿佛还有小周和他的同学们乱滚乱爬嬉戏的痕迹。

鲁迅祖居的周家老台门也无甚可写。不远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从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中摘录下代表的句子,陈列以先生生前的笔迹、书信等各类遗物,详实了然,可以一看。鲁迅故居的周家新台门,因为有大名鼎鼎的百草园,倒是吸引了不少游人带着孩子瞻仰旧迹。百草园早已不是当时的园子,没有那么多茂盛的野草,以及在草丛中自由生长的蟋蟀、斑蝥,墙角也再不能挖出臃肿的首乌。现有的只是一片菜畦,种着蔬菜与瓜果,虽则整齐,却失了当时的生趣。一侧还有一口老井,便是小周小时候爬上跳下的光滑的石井栏。这园子因为周家的衰落,在鲁迅的父亲生前便卖给了隔壁朱家,此时对外展览,本已十分勉强。也不知解放后朱家的后人,又如何面对老宅的丧失,这中间的心境,和先生幼时怕也是不差的。周家三兄弟的生平往事在各个房间里被展览着,仿佛照顾他们的感情,死后也无意令他们相见,只是过去的恩怨情仇已无从辨析,历史中被人遗忘的点滴也将定义变得随意且简单,只有一个委曲求全晚节不保的弟弟,才能凸显出哥哥的刚烈和孤直,至于其中的真相,是少有人问津的。还有朱安,那个为大先生的名分守寡一世的烈女,也曾在静静地坐在这园中,捧过自己痛苦的病心吧。院中尚有一棵桂树,还有小周听奶奶讲故事的塑像,边上卧着的小猫,大概是那时悄然从树上蹿下,给小周留下极大阴影的那只。园中还有水上的戏台,戏台三面环水,一人红妆丽服,在台中舞动着流云水袖,拿捏着俊俏唱腔。台下一群红鱼浮在水面,鳍尾微摆,却并不游动,仿佛聆听得出神,和对岸络绎而来、接踵而去的游人相比,它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知音了。

老街上的臭豆腐很多,还有别的特色小吃,出了周家新台门,便忍不住尝试一下。却觉得这臭豆腐外皮不够酥脆,内里也不够软烂,论滋味,还不及单位旁边的那家东塔弄(嘉兴最好的臭豆腐之一)。酒酿丸子倒不错,酒香清甜,令人满口生津。还有酒心酥柳,拿酒糟裹在面皮中,放在沸油里炸酥,以此为甜点,实在是很别致的吃法。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饭点。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来了绍兴是一定要去的。店门外,上大人孔乙己煞有其事地捻着一颗茴香豆,倚在当年深恶痛绝着他的那张柜台上,笑迎八方来客。身上仍是那件长衫,只是原本颓唐的身姿变得挺拔,有些疯癫的书生气早已一扫而空,竟显出大堂管家的市侩和精明来。我心想着若孔乙己真有其人,怕是不屑于做这等事,但若真如此改变了落魄的运命而免于死亡,却也给先生笔下绝望的世界送去了一点安慰。那物价怕是今非昔比,一碗酒便要大洋24,再进内一瞧,菜价更让人咋舌,只好在门外做一个短衫客。好在这酒无疑是好酒,既没有那个“我”在柜台后面羼水,于是很放心地买了一碗。端给我的时候,满满一碗琥珀色的琼浆在碗沿上荡漾着,下意识愣了一下。只默默找了个空位,默默喝了起来,喝了几口,觉得分量不对,对头看墙上的菜单,才知这一碗酒便要十足半斤,无法,只好从长计议。邻座是一湖南小伙,看我独自饮酒,也没下酒菜,十分体贴地问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吃。从来不太爱吃蚕豆的我婉言谢绝,两人的话却多了起来。聊兴正浓时,突然一个大叔站在桌边对我们作揖道:“行行好两位小哥,把碗酒给我解解渴,等我下个月有钱了,回头给你们买两斤。”不知是喝了酒的缘故,还是这场景似曾相识,我们面面相觑,竟不知发生了神马情况。那湖南小伙支支吾吾说,这酒我已经喝了,给你喝怕不好意思。我反应过来,也如此说。如此推脱了两回,那大叔仿佛很不忿地摇了摇头,二话不说,端起湖南小伙的酒碗(比我那碗多)咕咚咕咚喝了下去,面上立竿见影似的泛起了酡红。他很满意地啧啧嘴,拿手往脸上用力一抹,将酒碗扣在桌上,像他来时一样,悄声无息地踱出店门,跨上电瓶车若无其事地走了。留下我和湖南小伙目瞪口呆地目送着他的背影,好像“我”和掌柜的目送着盘腿坐在蒲团上的孔乙己。

晚上还有沈园之夜的表演。大抵很多古城都有一个万般无奈的爱情故事,在西安是长恨歌,在杭州是白蛇传,放到绍兴,就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表兄妹二人婚后情投意合,却被望子成龙的婆婆拆散,两人劳燕分飞,各自婚嫁,心中却从未放下旧爱,直到再次在园中相见,陆游心中百转千回,题下一首钗头凤,唐婉见此,抑郁成疾,亦题下一首钗头凤,最终撒手人寰。于是一唱一和这两首词作,遂成了这对苦命鸳鸯的爱情绝唱。步入沈园,但见园中高低回廊,挂满许愿、宣言的各类木牌,虽不曾翻看,略略地也感到人们对爱的虔诚。园中楼台几经沧桑,而今所有,俱是近百年重建。池中荷叶既盛,间或三两支冒尖的荷苞,不知所措地接受着簇拥,集聚着绽放的力量。园中一面影壁上,镶着两块石碑,碑上所题,便是流传至今的两首钗头凤。常有手挽手的情侣在此驻足留念,辨认着碑上字迹,默念、神游着。“沈园之夜”演出的双桂堂中,早已挤满了人。我挑了一个靠后的桌位,等待表演开场。老先是管家上前,用地道的绍兴腔为大家做了开场,接着,便是关于钗头凤的爱情故事。陆游与唐婉爱意的缠绵、际遇的凄恻,化入宋时的词阙,越中的唱调,通过演员投入的演绎,令人心中不禁油然生出许多酸楚。面对此情此景,两边缭绕的是青年男女亲昵的低语,我摩挲着腕上的香囊,回想着只身到此的种种不合时宜,只能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沉浸充满着爱意和柔情的光怪陆离里,不能自拔。。。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5-04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59
  • 日志数: 1
  • 建立时间: 2013-06-17
  • 更新时间: 2013-06-1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