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隐士当混世,休说清醒是清高——重读《渔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5-28 16:03:47

      如今的读者读完《渔父》,难免会尊渔父而贬屈原。在人适应社会,而非社会适应人这种生存哲学大行其道的年代,人们往往以清高为病。愤世嫉俗者虽面目可憎,但最让庸众们受不了的却是:他活得太认真,把很多有意忘却或粉饰的伤痕又揭开了。好似鲁四老爷家的年饭上,不知趣的客人提到了祥林嫂。即使这可怜的老乞丐真的冻死街头,也不该在举国欢庆,阖家欢乐的时候,吟诵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屈原比愤青还可怕,“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直接把矛头对准整个世界。文明时代的民主,也不过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下子,很多人要恼怒了。即使他不抱石沉江,相让他死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样的狂妄之徒,生在世上也没什么好处。或许有人同情他的遭遇,也不过是劝他现实点,何必自讨苦吃,毕竟理想什么的只是空洞浮夸的标语而已,又不能当饭吃!
        是啊,将过期变质的食品换上新的生产日期和合格证,照吃不误,眼不见心不烦,或视而不见,自欺欺人,即使身体不适,也权当偶有小恙。反正随波逐流,混迹江湖,俨然成了渔父口中的圣人,何其悠哉!
        可是,这样认同渔父的人可能忽略了一点。即渔父未必就是屈原的对立面,让我们回到诗中一探究竟。
        首先,渔父一眼就认出了屈原,并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圣人之道来劝慰屈原。可见,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鱼贩子。可以猜想,此人也曾位列公卿,也有过与屈原类似的遭遇,于是归隐而成渔父。楚国本是出狂人的国度,归隐是天下无道时的自然反应。他能主动劝慰屈原,正说明他对屈原的困苦感同身受,至少他是同情屈原的。
        当屈原向渔父表明心迹的时候,渔父“莞尔而笑”。可以回顾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反应。那时接舆对孔子的济世之心是直接的反对,并且根本不给孔子说话的机会。这种出世与入世的对峙并未发生在渔父和屈原之间。相反,从这耐人寻味的一笑中,可以察觉到渔父对屈原的一丝认同。于是,之前的随波逐流一说也就未必是其本意了,难道不可以是渔父的试探?
        像渔父这种隐士,与随波逐流的庸众有着天壤之别。他对世相与人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浪迹江湖实在是无奈之举,所以面对屈原不是自顾自的狂歌,而是主动靠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许渔父是个真正懂得屈原的人吧!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遗世独立,独善其身,不失为良策,然而得分时候。有的时候,隐士就无法全身而退了。历史上不乏将隐者赶尽杀绝的言论,也有恭迎出山不成又放火烧山的典故。我们为屈原设身处地想一想:身为楚国宗室贵族,亲历楚国覆灭,活在礼崩乐坏,满目疮痍的乱世。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真能安心做一个隐士吗?
        如今太多人把清醒当作清高,又把清高当作故作清高。殊不知圣贤无法立身之时,离庸人的末日也不远了,这就是现实。下次劝人现实点的时候,务必先把现实看清楚。诗以“不复与言”作结,可谓意味深长,渔父前番话语未必不是他的绝响。笔者读《渔父》数遍,眼前浮现的竟是渔父携舟渐渐没入江流的画面。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之水泛滥兮,只好完蛋!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5-06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70
  • 日志数: 8
  • 建立时间: 2013-05-28
  • 更新时间: 2014-12-2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