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嵯峨……嵯峨……
──日本印象之二
李锐


                知恩院大殿


十一月三号晚上到京都,五号下午离开。在京都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其中四号的下午和晚上,吉田富夫教授盛意安排了佛教大学的公开演讲和晚宴。留给我看京都的时间只有演讲前的那个上午,和晚宴后的第二天上午,五号下午三点半就坐新干线去东京,车票就在我的书包里。东京之后是仙台,仙台之后是函馆,日程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切都不可更改――这是一个现代旅行者必须遵守的规矩。

京都是千年古都,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当初是仿照唐朝都城长安建设的,至今可以在京都的街牌上看到从“二条”一直到“十条”的街名。凑巧的是我就在一个叫做“南华门东四条”的胡同里住了三十年,所以,走在京都街头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据我所知,在京都,国家指定的重点文化遗产建筑一百八十九处,国宝级的建筑三十八处。可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两个上午,如此紧迫的时间去看什么好呢?想来想去,既然注定了只能走马观花,索性放弃了选择。我对吉田教授说,要去看什么地方,参观什么建筑,一切都听你的,一切都由你决定,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看到客人放弃了选择,反倒叫东道主颇费思量。

吉田教授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住在京都,已经住了五十多年,对京都的一切了如指掌。和吉田教授虽是初次见面,但是为了翻译作品的事情多次书信往返,神交已久,一见如故,本也就用不着客套,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于是,第一个上午吉田教授领路,带着我和日比谷小姐先上山去参拜佛教大学的本山寺庙知恩院。吉田教授告诉我们,知恩院属净土宗。当年就是知恩院的主持倡议、筹资建立了佛教大学。明治维新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全日本确立神道教为国教,排斥、压制其他宗教。知恩院由于有大学为支撑,躲开了一次劫难。从知恩院出来顺路游览了岡山公园,稍作小憩。再去清水寺,下山时闲散地走过三念坂的小巷。说闲散,其实也不是真的闲散。这天是周日,山上山下人潮如涌。其中不少是成群结队的中学生。原来在日本,中学生升入高三第一个学期,要由家长出钱,学校组织同学外出游览一次,意思是学生们马上就要成年了,应该去看看外边的世界。京都自然就常常是大家的首选。

第二个上午日比谷小姐已经回东京,吉田教授有课,换了垣谷好子小姐做导游。吉田教授嘱咐说,金阁寺一定要去看看,离佛教大学很近,还可以一起吃一次午饭,然后,如果有时间最好还是要去看看岚山。在中国有两个日本的地方很出名,一个是鲁迅先生留学的仙台,一个是周总理写过诗的岚山。已经近在咫尺,当然要去看看,时间紧也要去。何况吉田教授已经说了“最好还是要去看看”。

现在回想起来,幸好听了吉田教授的话去了岚山。否则就会和那两个字失之交臂。

坐计程车直奔岚山。走下汽车,迎面看见两脉青山夹着一湾碧水,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在幽谷中翩翩而去,纤细的翅膀在苍翠之间划出一线浅浅的悠长。沿着翠流旁的台阶拾级而上没入山林,先去看过周总理的诗碑。剩下的时间真正的只能走马观花了,就只好坐在车里慢慢走。好在开车的司机先生对岚山极为熟悉,也极为喜爱自己的家乡,一路开开、停停,轻声的为我们指点一两句,脸上一直都是由衷的微笑。经过竹林小道,经过神社,经过长满青苔的草屋酒家,经过柴门轻掩的私人庭院,渐渐地,我越来越多地看见那两个字――“嵯峨”。街角上,石路旁,常常可以看到“嵯峨酒家”、“嵯峨旅店”、“嵯峨旅游纪念品”……甚至还看见一块“嵯峨村管理委员会”之类的大牌子。我终于知道这岚山脚下的村庄名叫“嵯峨村”。一时间,他乡遇故知的兴奋让我忘了眼前美景,深深地沉浸在对这两个字的奇遇之中。又是一次似曾相识。又是一次深深的对似曾相识的感慨。记忆中,嵯峨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很少看见了,尤其是在中国当代人的白话文中早已经基本绝迹。可是谁都知道,这两个字曾经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在中国古典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反复吟诵。

在《楚辞》的“招隐士”里有:“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在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也有:“于是乎崇山巃嵸,崔嵬嵯峨,深林巨木,崭岩嵾嵯……”

杜甫的五言律诗《江梅》的尾联是:“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一直到了晚清,在诗人黄遵宪的笔下也还有:“战台祠庙巍然存,双阙嵯峨耸虎门”的诗句。

可是自从白话文以来,又自从简化字以来,和许许多多的方块字暌违久矣!岂止是暌违,早已经陌生到形同路人。所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没有想到跨海而来,在岚山脚下,在这座优美如画的小山村里,我这个大半生操笔墨生涯,大半生写简体字的人,却和古老的“嵯峨”遽然相遇。

这遽然的相遇,让我忽然看清楚了自己和古典相隔了有多么遥远,岁月千年,海天相隔,一时间,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我告诫自己,这嵯峨不是那嵯峨,你不要一厢情愿,不要把别人的房舍当成是自家庭院。可是,嵯峨这两个字不断从街头巷尾闪现出来,和我擦肩而过,四目相对,欲言又止,视线一次又一次被扯断,扯出许多莫名的惆怅来。于是,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让“嵯峨”和这样一座如诗如画的小山村相依相伴不也是一种美好的归宿吗。可这安慰还是让人平静不下来,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牵肠挂肚:


                  金阁寺


当初,他们两个形影依依,远离故乡,跨洋越海来到这里,到底经历了多少坎坷和蹉跎呢?到底有过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冷暖呢?到底有过多少柳暗花明的峰回路转呢?

这样问过了,想过了,还是不行,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心里还是翻来覆去地默念不已:

嵯峨……嵯峨……嵯峨……

西元2007年12月20日写,
12月25日改定于草莽屋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