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畸形的年代──善后
陈向阳

(背景:1971年林彪爆炸,‘回潮’开始。经过‘抓五一六’,‘一打三反’,‘整党建党’,不听话的造反派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又恢复到‘党的一元化领导’。老百姓的革命热情大减,都开始讲实惠。当然,人们还得板着革命面孔,大面儿上还得紧跟毛主席一个接一个的‘伟大战略部署’。我呢,已经在北京的底层,一个小小的街道工厂干了两年。)

也邪了,连着三四年,厂里每年死人,不多不少,一年俩,多是病死的,也有出车祸的。1972年,眼看到年底了,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今年怎么着啊?该谁了?结果一个没死就到1973年了。全厂刚松口气,出事儿了,挖防空洞塌方砸死了两个。大伙儿眼睛都瞪圆了:瞧瞧,又是 俩!这不还没过阴历年呢吗?还是一年没拉呀!

自从1969年珍宝岛一仗,全国使劲备战。毛主席一声令下‘深挖洞,广积粮’,城里到处都挖防空洞,越挖质量越高。市里有统一规划,按指标一层层下达任务,每个单位都得挖,实在没地方挖或自己挖不起的就得出人出钱帮着别人挖。我们厂不光派人出设备去挖街道机关的防空洞,自己工厂院子里也挖。这院子本来就不大,所以可着尺寸直着就挖下去了,准备挖到底砌好墙打好顶再埋土。等挖到七八米深直上直下的大坑,看着就玄。出事那天只塌了不算大的一块土,压住两个人,紧着扒出来也没气儿了。

死的两个全是女的,一个40多了,叫李秀兰,另一个叫季欣梅,才二十五,结婚不到一年,还没孩子呢。要说季欣梅死的可太冤了,本来车间里没打算派她去挖防空洞,她自己非去不可,出事那天又本来该她倒休,谁知她主动和别人换班了,那天本来又是让她在地面上运土,可她嫌冷非要到下边干,出事儿那会儿刚在屋里休息完,大伙正往坑里走呢,季欣梅平常干活儿并不积极,这回却又抢在头里,正好儿走到地方就塌方了,把两个走在最前头的压住了。大伙儿都说怎么算也不该她死,可也有人嘀咕:那就是该着了,怎么都躲不了。

别管怎么说吧,这是多少年里我们厂出的最大的工伤事故。刘书记眼睛都急红了,急忙抽调人马处理善后。工伤死了人,最不好办的就是‘对付家属’。那时处理工伤赔偿没什么法律依据,不同系统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土规定,而且含糊不清。死一个人,赔不赔赔多赔少差别很大,主要看家属闹的怎么样。经常听说某单位死了人,在医院停尸间一放半年几个月,那是因为家属和单位还没闹完呢。所以一出工伤死亡,单位的领导先为部下难过一下子,然后马上就得一门儿心思对付家属。

刘书记召集善后人员(我也算一个)研究对策。大伙儿先分析了‘敌情’。李秀兰出身贫农,活着时是车间里的组长,积极分子,使劲儿要求入党。她丈夫早些年被调出北京,到河北省的一个国营工厂,他出身也不错,党员,还是个政工干部。估计有党性和阶级觉悟管着不会有啥大麻烦。季欣梅那边儿可就复杂了,她丈夫也是我们厂的,姓汤,挺帅的小伙子,他爸爸在台湾,他本人蹲过公安局,因为倒卖鸽子。放他出来时差点儿给定个‘坏分子’,全厂大会上宣布:‘帽子’掌握在群众手里,什么时候不老实就给他戴上。大伙儿琢磨小汤‘底儿潮’,谅他不敢闹。可刘书记却说不能大意,要防备‘狗急跳墙’。刘书记又特别指出季欣梅的妈可能是最难对付的。季欣梅的爸爸也是个阶级敌人,解放初就给‘镇压’了,她妈再也没嫁。文革初期北京清理黑五类时把季欣梅的妈赶回了老家,她现在一个县办工厂里干临时工。刘书记说他认识季欣梅的妈,那可是个‘女光棍儿’,得防备她耍泼撒赖。研究结果是:派个人去接李秀兰的丈夫,季欣梅的妈就不用了,给她单位打个电话,到时派人到车站接一下,还得给她找个住处,她在北京没家了,又不认自己的女婿。当初她非要女儿找个出身好的,坚决反对季欣梅嫁个父亲在台湾的,可女儿偏不听,母女闹的几乎断绝了关系。

不出所料,季欣梅的丈夫一点儿没脾气。据说听到消息后脸儿白的发绿,傻了好一阵儿,猛哭了几声又打住了。后来呢,干活儿常犯楞,有时在工厂院子里瞎转悠。刘书记悄悄儿的布置:‘盯着他点儿!’刘书记自有道理,院子里车间里到处是原料和成品,全是易燃物,当书记的能不多想一步吗?

季欣梅的母亲呢,一到北京就要去看女儿,工厂派人带她去了医院太平间。据说她连眼泪都没掉,摸了摸女儿的脸,理了理女儿的头发,还小声的对着女儿说了些话,就完事儿了。等她在厂里时,我找了个碴儿去瞧瞧这个‘女光棍儿’什么样。没想到她一点儿没有刁蛮的样子,五十来岁,虽说又黄又瘦,脸上不少皱纹,可看的出年轻时准够漂亮,八成儿比她女儿还漂亮。季欣梅就很不错了,不胖不瘦,脸略长但很白,大眼睛细眉毛,说话慢声细气。我特别记的她看人时眼睛清澈见底,不躲不闪,显着心眼儿不多。季欣梅的妈风尘仆仆,穿了件打着补丁的蓝棉猴儿,除了一块深绿色的方头巾,身上的衣裳没有一点儿女服的特征。她唯一像‘女光棍儿’的地方是抽烟,手指头都熏黄了,手很糙,要不是尺寸小你会以为是男人的手。她坐那儿发楞,好像看着很远的地方,陪着她的人除了问她喝不喝水,也不知该跟她说什么。劝她‘别难过’?她好像根本就没难过。抽了会儿烟她倒先开口了,也不知是冲谁说呢:‘我这傻闺女打小儿就拧脾气,不听话,...咳,就我们娘儿俩,还跟我不一心。....怎么说的呢,她倒走我头里了,...’她说话的老北京味儿挺浓,可净说她女儿哪不好。我直纳闷儿,女儿死了你就不难过?还要数叨她?说起季欣梅小时候淘气,她居然还笑了两声,可突然嗓子一哑,‘呜’的一声就哭上了,两手紧捂着脸,好像使劲压着,身子可是不停的抽。再看屋里几位妇女也都眼泪汪汪的,我赶紧走人。季欣梅的妈没呆几天就走了,因为她是‘反革命家属’,受群众监督,这回奔丧那边工厂只给了几天假,她哪敢多呆。

季欣梅这边儿一点儿麻烦没有就完事儿了,实在是意外。弄的厂里倒有点儿不好意思了,问过他们有什么要求,季欣梅的妈和丈夫都没提出什么,说按规定办吧,人都没了,还要求什么呀。最后好像是给了几百块钱的抚恤金,季欣梅的妈和丈夫怎么分的就不知道了。

事儿办的这么痛快,刘书记大舒一口气。可李秀兰那边儿呢,好戏才开台。

李秀兰的丈夫也姓刘,标准一副基层干部模样。他到北京那天刘书记亲自到车站迎接,两人四只手紧握在一起,都满含热泪,一个比一个伤心,旁人肯定拿不准这两位到底是谁老婆死了。那位老刘同志一到工厂先和我们所有处理丧事的‘同志们’一一亲切握手,他眼含热泪对我们说:秀兰是挖防空洞牺牲的,是响应毛主席的备战指示,死的其所,值!干革命么,哪能不死人呢?听他话音儿,倒好像是安慰我们别难过。我心说:行,有这么高的觉悟,这事儿难办不了。

足有一星期全厂都挺悲伤,当然是冲着李秀兰。大伙儿,尤其是老太太们回忆起李秀兰的‘光辉事迹’,比如喊几句口号,鼓励大家抓革命促生产,越回忆越觉的她是个好同志,对她家人也就越关心。有人说李秀兰的小儿子真可怜,老哭着要妈,于是厂里派去值班的小张就带那孩子坐小汽车到长安街兜了一圈儿。厂里为办丧事专门包了两辆出租汽车,那年头儿小汽车可是稀罕物,总数连今天的零头儿都到不了。那孩子是头一回坐小汽车,直乐,把妈给忘了。接下来一个星期,坐小汽车逛长安街就成了他的固定节目,不带着去就哭。李秀兰不在了,家里没做饭的了,厂子当然不能让人家饿肚子,就在一家小饭馆订了饭,一天三顿,由值班的坐着小汽车取了饭送到家里。不过吃饭的人可是天天见长,老刘同志把娘家婆家七大姑八大姨全叫来了,一块儿商量这事儿怎么办。

一个多星期后,厂里会计犯嘀咕,说这开销可大了点儿,咱们厂小底儿薄盯不住。于是把包车退了,饭呢,人家还是没有自己开伙的意思。敢让人家饿肚子么?于是改由工厂食堂做饭,值班的蹬着板儿车往家里送。

老刘同志是慢性子,刘书记一提办丧事他就说不忙。他先是提醒刘书记:秀兰是死在备战的革命岗位上,是不是应该定个烈士呢,至少先满足她的生前要求追认个党员吧。我们全服了:咱们怎么就没人想到这儿呢,人家到底是党员干部。刘书记还真往上请示了,可上边儿不批,说这是工伤事故,还是按工伤事故处理。老刘同志一看秀兰的要求没法儿满足了,这才不慌不忙拿出自己的要求:抚恤金得往上提提,几百块钱就把人打发啦?大儿子在郊区插队呢,应该回来接替妈妈的革命岗位,小儿子得让厂子管起来,管到18岁,房子必须换一下,触景生情孩子受不了,这房子换小了换差了换远了当然是不行。按说这几条儿不能算太过分,可我们那集体所有制的街道小厂要办到也实在不容易。刘书记请老刘同志体谅一下,老刘同志态度挺好,可是一点儿不松口。刘书记也有主意,就先答应下来说尽量办,又跟老刘同志商量:‘这都俩星期了,咱们是不是先把秀兰同志的追悼会开了’?要开追悼会先得把人烧了,老刘同志当然看出了关键所在,直劲儿说不忙,他请了好几个月的假呢。后来大概是刘书记的诚意感动了老刘同志,大约三个星期之后追悼会开了。听说要是依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主意,非得先把要求一条一条全落实了,要不就别想烧人。

人烧了,追悼会开了,刘书记大出一口气,以为完事儿了。那些要求么,答应归答应,办的了办不了另说着。办下来是您的福气,办不下来呢,时候儿一长就黄了。刘书记一身轻松的安排送老刘同志回河北。谁知老刘同志早有主意,说回去的事就不麻烦厂里了,反正他三两个月里走不了。他接着把要求又提了一遍而且还加码儿了,说让我们厂把他调回北京,要不谁照顾俩孩子呢,再不就请组织上帮忙给找个老伴儿吧。刘书记弄不明白了:人都烧了,你还敢长行市,凭什么呀你?于是痛痛快快的告诉他调进北京可没门儿(那会儿户口卡的可比现在严多了)。老刘同志倒也不恼,开始天天到刘书记家‘上班’,每天刘书记下班回家,老刘同志已经在那儿候着了,有话就聊,没话就干坐着,渴了自己倒水喝,饭得了不用让就一块儿吃,一点儿也不见外。每天这么着坐到后半夜两三点再‘下班’回自己家。老刘同志白天可以睡大觉,可刘书记还得红着眼睛到厂里上班。没几天刘书记就熬不住了,抱着铺盖到厂里办公室睡。家里只剩老婆孩子估计老刘该不好意思了吧,嘿,一点儿没有,人家还是按钟点天天去‘上班’。刘书记的老婆受不了了,跑到厂里又哭又闹,说这日子还怎么过呀,她也要搬到厂里住。嘿,还不光她,老刘同志也到厂里来看房子了,说打算把一家子都搬来,一切都交给党吧。 还说要把秀兰的骨灰盒送到厂里来,就放在车间里,让她永远看着生前战斗过的岗位。

到这会儿,刘书记算是彻底服了。别看他也跟着党摸爬滚打不少年了,可比起老刘同志来还显的嫩点儿。刘书记真急了,调集精兵强将还亲自出马一趟又一趟,街道、区里、市里,到处求 人,说李秀兰家属的要求得尽快解决,一天也不能拖。可刘书记这么一片赤诚也没感动了老刘同志,他隔三见五的还到刘书记家‘上班’,要不就到厂里来见见面儿,反正是提醒刘书记:可抓紧着点儿。

大约有三个多月吧,老刘同志的要求除了找老伴儿这条,其它的全办好了。这回他该谢谢刘书记了吧,没那事!刘书记办事没点儿主动性,拖拖拉拉的真让他不痛快,所以到了儿也没给刘书记个好脸儿。刘书记呢,这辈子是不能再听李秀兰仨字儿了,一听见就能把鼻子气歪喽。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