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五七干校〖畸形年代系列〗
陈向阳

大办五七干校

1966年5月7日,毛主席给林彪写了封信,后来就称为五七指示。大意是:别管谁都不能光干一样,比如军队,也得种地办工厂,学生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当时五七指示没传达。又过了两年多,1968年10月4日,报纸和广播里突然大讲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同时发表五七指示。这回可是专门冲着机关干部来的,让他们到农村种地去,好好改造思想。

中央一下令,全国各级机关都赶紧办五七干校。各省在自己的地盘,而中央机关在全国找地方,找来找去,很多都找到了河南。为什么?因为那里有空地。河南本是中原的人口大省,缺地,可1960年前后饿死了不少,腾出了地方,建了些劳改农场。现在把犯人迁往边远地区再给五七干校腾地方。河南的自然条件不错,去东北西北开荒地的苦差事交给犯人们干吧。这些干校又大多集中在信阳地区,因为那里1960年饿死的最多。光我记得在信阳地区的罗山一个县就有一机部,物资部,学部(现在的社科院),团中央的干校。信阳是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干校的房子都建在山包上,离老远就能看见一排排的红砖房,尤其是一机部和物资部干校的大水塔,十里地外就看的见。正好相反,当地老乡的房子都在低处,为的是用水方便,他们可不像干校,水泵一开,水就上了山坡。

一机部人太多,所以建了两个五七干校,另一个在江西的奉新县。罗山的这个干校在信阳以东38公里处,再往东去十公里才是罗山县城。那时全国都学解放军,干校也不例外,都编成连排班。在公路边的4连来自一机部通用机械所,再往北走上7、8里地是8连(情报所),再走3、4里地就是干校最大的一块,校部所在地,这里还有机械连,1连(设计院),2连(五局)和3连(基建局),从校部拐向西走上几里地是10连(机械研究院),然后是其他几个连。

听毛主席的口气这五七干校得永远办下去,所以一机部特别当回事。光是为了修各连之间的道路就调去了推土机、压路机。劳改农场留下的房子根本不够,所以又盖了不少,都是红砖房,凑合事的简易房。砖墙上架上房柁、檩条,上面盖一层荆笆(荆条编的,代替木板),抹上泥巴再铺瓦,屋里墙上也抹泥,再刷白灰,地面是三合土砸实,最后安上门窗就完工了。屋里一律是双层床,年轻的,手脚利索的睡上铺,上年纪的,身体不好的睡下铺。一个大屋几十个人,说是11点熄灯,实际到12点才能安静下来,可又有人起来上厕所了,神经衰弱的别想踏实睡觉。

干校生活

我们这帮疏散来的大大小小的孩子就分散到各自父母所在的连,碰上房子宽敞的就能给个床位。我母亲所在的三连房子紧张,我就打游击。哪个人不在,出差了或去探亲了,我就先睡那人的床。隔几天或几个星期就要扛着行李卷搬家。有时还要住到一连或二连的房子里去。好在那些干部,还有青年班的,都不欺生。青年班的可不是干部,而是干部的孩子。当时不少干部都把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已经上山下乡或应该上山下乡的,弄到干校,算是参加了工作,转了户口,还拿工资(一月18块)。这比去插队或军垦强,至少大人孩子在一块,心里踏实。每个连把这些干部子女编成青年班,人太多的就叫青年排。

干部们到了干校通通叫五七战士。别管在北京是大干部,小干部,是造反派还是走资派,此时都挤在一起住着,一起劳动一起改造,全平等了。一机部的几位副部长也都下放到干校,比如我弟弟睡上铺,他的下铺就是周建南(文革后还当过福建省省长),老头挺随和,跟谁都说说笑笑。司局长就更多了,比如迟局长,挺窝囊的老头,衣服都不会洗,拿水泡泡就捞出来晾上,搓都不搓。他有个特大号的搪瓷缸子,又喝茶又吃饭,大伙说还是尿盆。老头不承认,说就一回,是下雨天。这能理解,迟老头高度近视,又有这病那病,大半夜的下着雨,让他趟着泥水走到厕所去?这种不分高低贵贱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给我们养成了坏毛病:不尊重大人物。别管是部长省长甚至总理级的人物(朱容基、钱其琛都当过五七战士,贾庆林那时就在一机部江西奉新干校),我们都不大当回事:部长怎么啦?见过,蹲那拉屎都见过!

干校吃饭是包伙,一个连或两个连一个食堂。每人每月交15块钱,然后一天三顿饭吃吧,星期天是两顿。当地老乡说:‘干校好,干校好,穿的破吃的好,一人一块大手表’。当时手表还是稀罕物,农村人买不起。穿的破是真的,当地老乡都纳闷:这些北京干部从哪翻出这么破的衣服,补那么些补丁,撕了作鞋底都不行了。‘吃的好’那是跟老乡比。每星期吃一回肉菜,每回一人四两或半斤肉,真能大吃几口。可是没肉的时候就是全素,而且老吃当地的‘黄心菜’,一种肥肥的绿叶菜,菜心是黄的。按说还可以,菜里的油也不少,可架不住天天吃、顿顿吃,把人吃的见着黄心菜就饱了。主食是大米白面,不过米是糙米,北方人吃着比窝头强不到哪去。干校吃饭也军队化,每个班都派值日的去打饭,打回来把菜分到每个人的碗里,如果是素炒黄心菜就不用分,分也是怕剩下。主食管够,尤其是米饭,吃多少都有。

这种伙食比老乡家强太多了,可五七战士们整天还闹嘴馋。干校小卖部里只有那种一分钱一块的硬糖,除了甜没别的味。点心也只有一种,大概是红糖水和了面一烤,连点油都没放,死硬。最好拿锤子先砸成小块,放嘴里拿吐沫泡软了再嚼。上去楞咬能把门牙硌下来。所以五七战士们一聊天就是吃,北京的烤鸭、涮羊肉,广东的烧烤、小点心,什么好吃聊什么。不光聊,更有行动。哪个五七战士进趟城,别管罗山还是信阳,先去商店,什么好吃买什么。再后来发展到自己做,先是用冬天取暖的炉子,后来干脆置办煤油炉,单干或几个人搭伙,油盐酱醋备齐了,田里抓青蛙抓蛇抓王八。再不就到周围村里买鸡,最不济也能买点鸡蛋回来煮煮。

干校的土壤是碱化土,干的时候死硬,可一着水就成稀泥。每逢雨后,去趟厕所,打回开水,去洗衣服都需要艰难跋涉,在泥浆里东一跨西一迈,尽量找泥少的地方。长筒雨靴是最抢手的货,可小卖部的经理跑到武汉合肥上海也弄不来几双。冬春的雨天真不少,都是小毛毛雨,有时是小雪花小冰渣,一到身上和地上就化成水,还伴着冷风,一阴好几天,冻的人手脚冰凉。每个屋子都烧火,煤末子做成的煤饼,砖头砌的灶,灶台上是几个大水壶冒着热气。雨天里,有长筒雨靴的年轻人负责打饭,嘴里哼着那年冬天广播里突然猛放的老革命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或者‘我撩倒一个俘虏一个,......’一边小心趟着泥,抱着或挑着或抬着热气腾腾的饭菜。

狗和猪

干校一时办不了学校。老师倒好办,五七战士里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可是没房子。所以先让我们这帮孩子跟着父母所在的连或排或班,大人干活我们也跟着干。我母亲在三连的牛班。每天早上我和弟弟跟着大人去牛棚,把一头头水牛牵出来,到粪堆边上站一会儿。那些牛就劈里噗哧连撒带拉。大人们就夸那些牛,说它们也爱干净,有屎有尿都憋着。但肯定没全憋住,牛棚里还是有不少的牛屎,都要铲进大筐,抬到粪堆去,然后抬进干土撒在地上。还要运干草,铡干草。牛棚的一头是个屋,有人住在那,夜里起来给牛添水添料。牛棚里还行,因为牛粪不算太臭。猪圈就不行了。一连有个猪班,养着几十头猪。还是冬天呢,离老远就闻着又酸又臭。可那些活泼的猪让人百看不厌,比牛强多了。虽然它们一身一脸又是泥又是屎,住的就是屎窝,可一个个的全都心满意足,眯着小眼睛哼哼着东看西看,一有吃的就挤成一团,叭唧叭唧吃的响成一片。大人一没看见我们就拿土块打它们,打的再疼它们也就略哼几声表示不满。

冬天是农闲,五七战士们每天半日学习,一个班或排或连集中在一块。我们就溜出去玩,看谁住的屋里没人就在那下棋打扑克。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都是自愿结伴,到食堂领馅领面,自己包,自己煮。我们在校部的几个孩子结成一伙,不跟他们大人搀和。可惜我们包的饺子和汤圆都不经煮,一煮全破。

天气渐渐暖和了,不用缩在屋里打扑克了。我们到处逛,先把机械连外边停的拖拉机、推土机、压路机挨个摸一遍,再到鸡场鸭场旁边的小树林里搜一搜,看有没有鸡蛋鸭蛋。然后去牛棚猪圈看看,一圈转完就该吃饭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狗。校部这边养了三条狗,一条又肥又大土灰色的叫‘笨蛋’,一条苗条点黑白花的叫‘花儿’,另一条小黑狗叫‘黑子’。所有干校的狗都有一个特点:专咬当地老乡,虽然它们就是从老乡那里抱来的。我们第一次碰见这些狗,它们叫都不叫,懒洋洋的不理我们。可要是当地老乡来了,还离老远呢,它们就伸长脖子,瞪起眼睛,竖起耳朵,一旦看清楚了立刻狂叫着冲过去。吓的老乡就连常来送菜的熟人都要远远的站住喊话,直到食堂的大师傅出来把狗看住才敢过来。五七战士们都闹不清狗是凭什么来分辨当地老乡和干校的人,但都觉的这些狗干的不坏。干校没有围墙,没狗的时候老乡常来逛一逛,或路过一下,到处乱放的扁担水桶,铁锹,胶鞋,甚至晾的衣服,有时就被当作没人要的东西捡走了。

这几条狗虽然认识所有干校的人,但和食堂的最亲,因为它们也在那吃饭。这很让人嫉妒,我们好容易才和狗们玩到一起,可食堂的大师傅一吆喝,狗们立刻转身就跑。但过了一段时间三条狗弄明白了,我们几个人是全干校最愿意陪它们玩的,于是改变了爱搭不理的样子。有一天,我们和狗们散步越走越远,我们想往回走却发现它们不干,非朝着一个村子前进,我们一要转身,三条狗就冲我们猛叫,意思是让我们跟着。离村子还老远呢,那边已是一片狗叫,接着冲过来五、六条狗,样子很凶,但很瘦。笨蛋、花儿、黑子站成一排迎战,但对方刚冲到格斗距离,黑子就先怯阵,退到我们身后藏起来,笨蛋和花儿也边叫边退。我们大怒,赶紧满地找武器,棍子石头根本没有,只好抓起泥巴土块打过去。那些村里狗这才注意到干校狗搬来了重兵,慌忙撤退。笨蛋、花儿和黑子士气大振,大叫着追击。不过一旦敌人反冲锋,它们就立刻停步,大声呼叫炮火支援。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射击,都顾不上说话,一会儿就追到了村边。对方也得到增援,十几条狗一起狂叫。正当我们打算发起攻坚,村里出来了几个小孩和老太太,态度很不友好。于是我们决定攻坚需要重武器,下回带棍子来再说。在撤退过程中,敌人的追击又被我们的回马枪打败,基本上可以说大获全胜。正待班师回朝却发现三条狗又朝另一个村子跑去,我们若不跟着它们就不停的猛叫。狗们的信任感动了我们,于是补充了弹药又跟了上去。就这样,三条狗带着我们打遍了附近四、五个村子。估计笨蛋它们平时总受欺负,这回有了靠山,当然要把敌占区全扫荡一遍。我们虽然累的够呛,吃饭也耽误了,但和狗们建立起的战斗友谊使我们觉的很值。可惜,离干校还挺远呢,三条狗突然扔下我们猛跑,远远的有个大师傅在食堂外边敲水桶呢。我们怎么喊它们连头都不回,气的我们宣布:‘过河拆桥!等着吧,再也不帮你们打架了!’

我们还去放牛,目的是骑牛。别看牛背不高,爬上去却不容易,非得几个人合作。一个人牵着牛,另外两个人再帮着第四个人爬上去。但爬上牛背才知道骑牛非常难受。牛身子太宽,把你的两条腿分的大大的,牛脊背上的那条骨头又硬又突出,硌的你屁股很疼,牛一走一颠更疼的厉害,赶紧下来吧又不好下。最后摔在地上差点让牛踩一脚。

猪也需要放,但不是所有的猪,光是大公猪,老吃精料不运动就会太肥,不能胜任工作。有一回,一个叫豆眼的才上小学四年纪的小孩去放一头大公猪,不知走到哪去了,大人们四处去找。直到午饭后,豆眼才赶着公猪回来,还抱着好几块白薯。问他上哪了,他说到附近那个村子去了,然后把白薯给我们吃,又得意又神秘的挤着他的豆眼说,他带着大公猪把那村的母猪都给‘操’了。我们虽然感到意外,但并没觉的有什么不妥。谁知道猪班的大人们却看出来了,很不高兴,把豆眼说了半天,说大公猪累坏了,好几天都干不了活了。公猪干活就是操母猪,大人叫配猪,说附近村里人常赶着母猪到这里来配,配一次要收五毛钱呢。

我们有点糊涂了。在人类社会里,操的一方,也就是男人,是占便宜的,被操的女方是吃亏的,所以是男方给钱,比如旧社会逛妓院。就连新社会,要结婚也常是男方给女方家里钱。如果硬操,就是强奸,还要判刑呢。为什么在猪类社会里就反过来了呢?我们展开了激烈争论。豆眼发誓说公猪操母猪肯定是占便宜的。因为母猪都吓的直跑,大公猪却特高兴,猛追。而且是公猪压迫母猪,有的母猪都给压趴下了,一定是大人弄错了。他说本来他没想去那个村,有个干活的农民伯伯看见他和大公猪就笑眯眯的过来,然后带他往村里去。到了村里就给他吃白薯,一边把大公猪关进猪圈。吓的那母猪嗷嗷的跑,大公猪乐的哼哼的追,一下就骑到母猪背上。后来村里人一个一个都把母猪赶来了,都给他吃白薯,都对他特和气。经过对全部事实的反复分析,我们统一了认识:无论人类社会还是动物社会,操的一方,即男的或公的,都是占便宜的。从理论上讲,假如猪们自己作主,公猪也要给母猪钱的,只不过猪们还没进化到金钱社会罢了。人类定的规矩,即母猪的主人反要交钱,那是人类的偏见,以示人与动物的区别,这并不能掩盖生物界(人和动物全算上)的普遍规律。我们为发现了真理而感到自豪,同时非常嫉妒豆眼得到村里人的欢迎,又和气又给吃白薯,与我们带狗去打架受到的敌视形成鲜明对比。这肯定是因为那头大公猪,决不是因为豆眼的眼睛特圆。可惜,以后大人再也不会把大公猪交给小孩去放了。‘唉,’豆眼突然问:‘笨蛋是公狗还是母狗?’‘好像是公狗’,‘那咱们下回带笨蛋去!这回不打架了’,‘那干嘛?’我们还不明白,豆眼却激动的大叫:‘去操他们的母狗!’

(一)(二)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